| 网站首页 | 北京周易研究协会 | 中国周易研究总会 | 北京贤林传统文化研究 | 天下神奇天佛寺 | 天地风水学 | 图片 | 下载 | 
您现在的位置: 韶山周易 >> 北京贤林传统文化研究 >> 修禅修身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老子金丹大道[命功修持]         ★★★ 【字体:
老子金丹大道[命功修持]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中华藏经阁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2-25    
八、命功修持
  
  前述还丹理法,均属命功修持的范畴。作为金丹大道应当性命双修。《敲爻歌》云:“达命宗,迷祖性,恰似鉴容无宝镜;寿同天地一愚夫,权握家财无主柄”。
  修道应先修性还是应先修命呢?按南宗清修派,承传钟吕龙虎金丹要术的理论和实践,走的是先命后性的路子。张伯端云:“始于有作人难见,及至无为众始知;但见无为为要妙,岂知有作是根基。”吕嵒《百字碑》云:“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气回丹自结。”则是先性后命。北宗全真派即是先性后命的修法。可是按十九章理法总纲,可知老子是主张先命后性的。前述诸节所阐述的都是命功修持的理法。老子在十五章表述了丹士在修命功的各阶段的心态,也对命功理法作了理性的剖析。如“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惟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容,涣兮其若冰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兮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弊不新成。”
  本章最后一句经文“夫唯不盈,弊不新成”。帛书甲乙本作:“夫唯不欲盈,是以能蔽而不成”。高明在校定时,为了证明甲乙本经文为正确,错引《文子·上仁篇》“自亏缺不敢全也。”文子此说是为释“不欲盈”而设,意谓:宁欲让它亏缺,而不敢让它盈满。此释不能证明“夫唯不欲盈,是以能蔽而不成”。其实这句经文,《文子·十守篇》本作“夫唯不盈,是以弊不新成”。为什么“不欲盈”呢?《文子》释曰:“故三皇五帝有戒之器,命曰侑卮”。王叔之释云:“卮器满则倾,空则仰”。所以,“不欲盈”满者,是为防倾侧之患也。即不盈满,就不会有倾侧的弊端发生。故《文子》的经文是正确的。王弼本据《十守篇》厘定的经文也是正确的。帛书甲乙本明显是誊写失误,多加了一个衍文“而”字,恰恰把意涵译颠倒了,致使许多译文译出了荒谬的文意。老子的原意是说:“当你还丹之后,要知止足,不可有贪得无厌之心。故张伯端《悟真篇》云:“未炼还丹要早炼,炼了还须知止足。若还盈满未已心,难免一朝遭殆辱。”许多今人把“不欲盈”译成“不自满”,恰恰成了不知止足而求盈满的未已之心,其后果是炼功出偏而性命难保矣。故文子说:“宁亏缺不敢全也”(即不敢盈满)。为什么会招惹如此凶险的殆辱呢?太朴王冰《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云:“老子曰:‘持而盈之,不如其已’。言爱精保神,如持盈满之(卮)器,不慎而动,则倾竭天真。”天真者,乃是受之于天的真气,即俗谓之元气。如若因盈满而倾侧,泄尽真气,则此人岂不命断黄泉了。而高明和朱谦之都说《文子》有误,实在是外行之论。其一,证据不足;其二,所举案例于理荒谬。例如,高明引汉书《郭永传》经文谓:“守此道不欲盈。正因为不欲盈,故宁敝坏不图成。”此说荒谬至极,天下哪有教人宁肯死而不愿改正错误的道理。既已“敝坏”,真气已经泄尽,人都已经死了,还图什么“成”与“不成”?王弼剔除衍文,据《文子·十守篇》厘正经文,为什么不可以呢?王本经文已经后人实践验证属实,须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能唯帛书本为正。文子、王冰、魏伯阳,张伯端、王弼等人,都是修“道”的行家里手,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其释为正见。而高明、朱谦之惟以经史诸子百家之言为依据,尽是些“以凡窥仙、俗骨而测佛”的不实之证,不足为训。
  现在逐句释解经文如下:
  “古之善为士者”。
  此句经文,“士者”帛书本作“道者”,与王弼本经文不符。从两者意涵言之,本是二而一的,但在程度上却有深浅之别。“善为士者”是指善于修道的丹士。“道者”当然也是善于修道的丹士,然而道者必然已是还我命宝的得道的“道者”,故已是老子所谓圣人之类的“道者”。但从本章的经文言之,此人只可谓“善为士者”,因为在开始时,此人尚未识道之本质,故有“如冬涉水”之胆怯。要到本章末尾,“保此道者”,才成为真正的“道者”,故以“善为士者”比较贴切。
  “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因为丹士在修道的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感受,由于“道”是一种亚原子粒子,是宇称不守恒的。故与通常在宇称守恒条件所产生的现象大相径庭,所以被认为是特异现象。如是,丹士的感受又非凡夫俗子所能臆想得到的;不同的丹士又会有各自不同的感受和不同的心理状态。是以,在凡夫俗子的眼里,看来善为士者就显得“微妙玄通,深不可识”了。
  然而,作为丹士也是普普通通的人,不可把他们神化为高深莫测的“异人”。这一点,传统儒家之释把凡夫俗子无法想,像的心态,神化为“道者”的“微妙玄通”上,是言过其实的。由于丹士有时要表达绝对真理,而绝对真理是不能用形式逻辑语言所能表达清楚的。道家用卮言表达的绝对真理,连现代著名的哲学教授冯友兰都不能识其真诠而把文意释错。是以,在凡夫俗子看来,当然就成了“微妙玄通,深不可识”了。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客”。
  正因为丹士的心态很难被世俗人所识破,故“我”只能勉强描述他们的心态和形容。
  “豫兮若冬涉水”。
  这是丹士将欲修持内丹功法之前夕的心态。因为他听人说修持内丹有种种好处,可以祛病,健身,益智,延年益寿,甚至还会显神仙般的神通(特异功能),所以他也很想修持内丹。可是,又听说练功不当,会得出偏的疾病,而且可能会终身不救,甚至严重者会当场毙命,于是就犹豫起来了。好像冬天要想涉水过河一般,犹豫得拿不定主意。
  老子为什么独用寒冷的“冬之涉水”来比喻丹士的心态呢?这是世俗儒子无法体验到的“微妙玄通”之处。因为,丹土初炼丹时,其内气正处于阴极的隆冬之寒象,在那时,丹士礁有如冬涉水的感受,他的下丹田即凉若寒冰。
  “犹兮若畏四邻”。
  这位丹士终于鼓起勇气修炼内丹功了,然而,内心的种种疑虑未能解脱。这种疑虑是可以想见的,生怕会出什么弊病,敖身在练功,心却非常胆怯,怕得好像四周的人们虎视耽耽,要向他发起攻击似的。
  “俨兮其若容”。
  帛书甲乙本“容”作“客”,可能是誉抄者各取己之理解,从文意上言之,基本上可以通用。“俨”即今之“严”,意谓严峻谨慎的意思?这位丹土修内丹已有一些时日子了,未见出偏之弊,故显得有些从容不迫的样于了。然而,终究不能把它当作儿戏,故按功法一板一眼,小心谨慎,不敢疏忽大意,规规矩矩如同宾客,般地练功,不敢自以为是。
  “涣兮其若冰将释”。
  这位丹士炼功效果显著,已从“如冬涉水”的隆冬季节,寒极转暖,阴极阳生,到了“冬至”,节令开始转暖了。这就是《周易参同契》云:“朔旦为复,阳气始通”。彭晓注云:“朔旦为复者,五阴一阳,阴气已极,阳气复生,谓六柔爻下体初变一刚爻,是一阳发生之兆,故从子时初始。”此即俗谓一阳初动,。张伯端说,“玄珠有象逐阳生”,是还丹的预兆。张伯端又说:“若一阳来起复,便堪进火莫迟延。”故俗谓“十一月子时为活子时”,是进阳火候也。
  一阳初动的征侯,张伯端说:“一阳才动作丹时,铅鼎温温照幌帏。此即和气集于中,英华现于外”的表现。
  这位丹士已不像“如冬涉水”那样感到寒冷了,开始感到全身暖烘烘的,好像春天到来了,河川里的冰层开始融化。当此之时天门穴出现喷发脉冲光,此即“铅鼎温温照幌帏”的原因。进而如张伯端所说:“近来透体金光现,不与凡人说此规”。这些征候是快要还丹的预兆,为防走失,故不要向世俗凡夫宣扬。老子把这些迹象,喻为“涣兮若冰之将释”,象征明媚的春光就要降临了。
  “敦兮其若朴”。
  这位丹士初步体会到修道的益处,可是仍然小心谨慎,以敦厚朴实的态度对待功理功法,对师父所传授的理法,朴实无华地实施,不敢自作聪明。
  “旷兮其若谷”。
  此时丹士因为通过炼内丹,汲取了大量的“天之道”经“冲气以为和”而充实了自己的元气,是谓得“一”。“天得‘一’以清”,天者象征头也,意谓丹士的头脑变得清新了。“地得‘一’以宁”,地者象征脚也,意谓丹士的身体轻灵,双脚矫健。“神得‘一’以灵”,意谓丹土的神智变得机灵了。“谷得‘一’以盈”,谷指谷神所居之所,即“玄牝之门”,亦即人身中的“根”。意谓“天之道,经归根复命”而充盈了自己的“根”之穴位,换言之,丹士的元气充沛了。
  如是,此丹士头脑清醒,身体轻健,形衰反壮,神智思虑机灵,内气充盈周流全身,虚心旷达,虚怀若谷。
  “混兮其若浊”。
  “混兮其若浊”是丹士的人定中:的感受。例如,李时珍在《奇经八脉考》中所说:“八脉者,先天大道之根,‘一’气之祖,‘采之唯阴蹯在先。此脉才动,诸脉皆通。’上通泥丸,下透涌泉。倘能知此,使真气聚散,从此,关窍则‘天门’常开(以汲‘取’天之道’),地户(小周气路上的穴位)永闭(以防漏泄),尻脉周流于全身,贯通上下,和气自然上朝,阳长阴消,水中火发,雪里开花(坎离交媾,水火相济),所谓“天根月窟常往来,三十六宫都是春”。得之者身体轻健,容衰返壮,昏昏默默,如醉如痴,此其验也。此即“混兮其若浊”的定态感受。也就是密宗功法所说的“无念定”的定态感受:此定态中,丹士忘却了一切痛苦和烦恼,昏昏默默,似睡非睡,似醒非醒,如醉似痴的一种入定中的感受。正是阴蹻脉畅通,而后诸脉皆通,大量汲取“天之道”,“冲气以为和”,“归根复命”的一种反应,则大小周天畅通矣。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而徐生?”
  所谓“孰能浊以静之徐清”,是静极生动、阴极阳生的征候。丹士在前一段修炼中,汲取了大量的“天之道”,经“归根复命”而成为“和气”,从而充实了自身的元气。老子说:“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无不克。”由于无数次的摄万归一,自己的元气积攒得相当充沛了,那么,还丹的困难就没有克服不了的。这就是要出现还丹的预兆,也就是阴极阳生,就要“一阳初生”,静极而动了。当时昏昏默默,如醉似痴的“无念定”已经过去,此即“浊以静之徐清”了,紧接着,一阳初生转入密宗功法,所谓“光明定”。即张伯端所说的:“铅鼎温温照幌幛”,“近来遍身金光现”的动象“徐生”了。接二连三地出现种种特异现象,如是“玄珠有象”,“圣婴”临世露面,就进入沐浴温养圣婴的炼气化神阶段的修持了。要直到十月飞霜,即是“孰能安以久动而徐生”。
  所谓“安以久动”的特异现象的“徐生”,是从冬至一阳初动开始,经玄关初现,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到十月飞霜圣婴坐胎于下黄庭为止,逐一显象。对炼功中出现这些奇妙的特异现象,如头顶出现灵光圈,禅房显现五彩光斑,彩虹,乃至“万物并作”的奇妙现象,都并非梦幻。佛家明憨山释德清大师注云:此种景象谓“道本无形,有道之士,和气集于中,英华显于外,而现盛德(即孔德)之容。且此‘孔德之容皆从‘道’体所发,即是‘道’的形容,故曰:‘孔德之容,惟道是从’”。(《老子道德经解》)。释德清可能已体验了“孔德之容”。
  这种景象已可拍摄彩照,亦可录像,它是“道”的粒子凝成的,绝非虚幻。但不可执着追求,要做到不喜不惊,不急不躁;来者不惧,去者不留;一切听其自然,听命于先天元神的直觉感知,她有无限的智慧,是你的第二位难得的师父,让她领你走完练功的全过程。
  老子的认识论是从感性认识开始的,然后升华为理性认识,得出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这样哲理化的结论。命功,修持的整个过程是由阴阳不断变化的过程,即《周易,系辞》曰“一阴一阳之谓道”之谓也。所谓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极而生阴。”(周敦颐《无极图说》)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弊不新成”。
  这段经文在前面已经解释过了。老子的本意是说,练功到了十月飞霜之后,已经还我命宝,金丹已得了。“保此道也”,即意谓要保全这金丹不会得而复失,丹士应当有知足之心,不可贪得无厌,执着追求更多的成就,存有好高騖远不切实际的追求。须知你的追求,即是“不知常”,你会胆大妄为,结果“不慎而动,尽竭天真”,遭到不可救药的殆辱。那是因为命功修持已告成功,今后的功法进入炼神还虚的阶段,也就是“绝圣弃智”的“上德无为而无以为”功法。世俗的一切气质的妄念都应即刻放下,唯是“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以不为造化所移,明心见性,达最上乘之妙道。故《性命圭旨》云:“至人以法追摄,聚而结一黍之珠。释氏呼为菩提子,仙家称为真种子。修性者若不识这个菩提子,即《圆觉经》所谓‘种性外道’是也。修命者若不识这个‘真种子’,即《王华经》所谓‘枯坐傍门’是也。“老子曰:“得其一,万事毕”。你已得了“一”,还妄求什么?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上 阳 子 金 丹 大 要 · 陈
    追踪宇宙冷暗物质
    天文学家认为在宇宙中充满鬼
    我国学者发现神秘物质 穿越物
    澳科学家取得空前突破 “远距
    老子《道德经》与宇宙起源及
    我们会否发现另一个宇宙
    内丹功法真传——《道乡集》
    “无”义辩析
    引力子和斥力子是否就是一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