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北京周易研究协会 | 中国周易研究总会 | 北京贤林传统文化研究 | 天 佛 寺 | 国际预预与测言 | 图片 | 下载 | | |
您现在的位置: 韶山周易 >> 北京周易研究协会 >> 古易研究 >> 正文 |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
|
|||||
夷蛮归宗 | |||||
作者:佚名 文化来源:本站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6-3 | |||||
“裔不乱华,夷不谋夏。”东夷、南蛮、北狄、西戎,又称“胡”,是历史上对少数兄弟民族的称呼,同是龙的子孙。 在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有夷、蛮、狄、戎的称呼,这是一种历史现象,其实,这些少数民族是中华民族的兄弟民族,民族之根也是太昊伏羲氏,同为龙裔。 这些三苗氏族经过千古,发展成了今天的百越少数民族,其祖先是太昊伏羲氏。仅举一个例子畲族,来说明这些“百越”氏族本是龙的后裔。 畲民族最为典型的特点是祖先崇拜。畲民族对自已的祖先盘瓠(其实是伏羲)崇拜贯穿在各个方面,不仅代代口传心授,还画在祖图上,写在家谱里。不唯如此,家家户户,中堂祖谱有香火榜。榜文上写: 本家寅奉堂上高辛氏敕封忠勇王(盘瓠), 长生香火祖师历代祖宗兴旺灵神之位吉。 景宁畲族自治县蓝氏祠堂,立有碑位,上书: 龙凤高辛帝敕赐附马护骑国盘瓠妣萧氏蓝光辉妣夏氏之位。 畲族崇拜龙凤。他们的祖先,认为是高辛氏。这个民族对祖先崇拜至致,出生至死都要向祖先祷告,连买卖契约,兄弟分家的分关、拍约,都写着“高辛氏忠勇王”。他们把“高辛氏”作为自己的祖宗。 畲族祭祖时要请祖师、本师。有四座师爷,其中,第二座是河南神祖师——河南高神本师。在祈祝祷时念道:“十请河南神祖师,二十请河南神师”。 在二十四分牒身上,都有写着“黄河桥头亲度祖师某某郎,黄河桥头亲度本师某某郎”。表示对母亲河黄河的怀念,死后也要到黄河,归回老家祖籍。 畲族在祭祖时,有一个节目,叫着“话酒”。所谓“话酒”是一边喝酒,一边说话,念道:“汝南(蓝氏河南汝南县,雷氏冯翊、钟氏颖川)出头,汝南孝道,汝南孝亲,汝南朋月,祝郎。”其意思是畲族的始祖死在汝南,祖宗离开汝南,但孝亲还在汝南,还有男女亲朋好友还在汝南。以表示寻根思祖,对祖师、本师的思念之情。 畲族有的香火榜上写着“汝南郡蓝氏”、“冯翊郡雷氏”、“颖川郡钟氏”。其宗谱上也写着“汝南郡蓝氏宗谱”、“冯翊郡雷氏宗谱”、“颖川郡钟氏宗谱”。畲族的墓碑上也刻着“汝南郡蓝氏某某之墓”、“冯翊郡雷氏某某之墓”、“颖川郡钟氏某某之墓”。连他们在冥冥之国也思念故土。 下面,我们考究一下“汝南郡”、“冯翊郡”与“颖川郡”在今何处? 《地名大词典》说,“汝南郡汉置,河南旧汝州、陈州(河南省淮阳)二府及安徽旧颖州皆是。” “颖川郡秦置。今河南省旧许州、陈州、汝宁诸府州以及禹县至阳武谷县皆是。 从这儿,我们发现一个有趣的问题,不论汝南郡也好,不论颖川郡也好,都不离陈州,即不离淮阳。古陈州府,即太昊伏羲氏的故都宛丘。这里很清楚地说明了三苗祖宗原始所在的区域了。 闻一多在《闻一多全集》与袁柯在《中国神话》中,均认为“盘瓠”即是伏羲氏,畲族祭祖盘瓠,实际上祭的是伏羲氏。具体说畲族祭高辛氏为祖,高辛氏何许人也?原来,高辛氏即帝喾高辛氏,是中华民族大祖谱中三皇五帝之一,本也是龙的传人。因此,畲族当然是龙的子孙。 畲族如此,其他少数民族亦如此。从人类学的观点,他们在自已民族的洪水遗民故事中,千古流传一个共同祖先伏羲女娲的故事,诸如: 1、 苗族洪水故事伏羲与女娲的传说; 2、湘西凤凰苗吴文祥述洪水故事; 3、湘西乾城苗《傩神起源歌》; 4、葛维汉述川南苗人洪水故事; 5、广西融县罗城瑶族洪水故事; 6、云南倮罗族洪水故事; 7、云南耿马大平石头塞栗粟族洪水故事; 8、北婆罗州的配甘族洪水故事; 9、海南岛加钗峒黎族洪水故事; 10、台湾阿眉族洪水故事。 以上这些洪水故事,其记载虽有祥略,但是其中心内容,都是讲述了同一个故事,洪水来时,姊妹二人得救,后结为夫妻,遂为人类的始祖。这些伏羲女娲的洪水故事,和伏羲故都“淮阳伏羲女娲洪水故事”,主要情节惊人的类似。这说明了是同一个人祖的故事,历经六千年,在不同区域地流传。 在中国历史上,把北方兄弟民族为“狄”,又称“胡”,即“匈奴”。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匈奴的始祖是夏后氏的后代,名叫淳维。在唐虞二代之前,有山戎、猃狁、荤粥等氏族住在北蛮。他们的习俗是每个人只有名,却没有姓与氏。当夏朝衰弱的时候,后稷的曾孙公刘,因失去了原来当农稷之官的职务,改变了西戎的习俗。匈奴本是夏禹的后代,也是龙的子孙。 历史不断发展,不断前进。在各个历史时期,由于各式各样的历史原因,龙的后裔由于居住区域,成了少数民族,诸如上述的畲族。其中,有少数民族诸如鬼方、九黎、昆吾、徵、庐、彭、濮、庸、蜀、羌、薰鬻、荆、舒等民族,也都是这样。民族大融合的过程,是中华民族不断形成的过程,也是不断成长壮大的过程。6000多年过去了,综观历史,各民族发生了多次大融合。 在中国的远古传说时代,发生过三次民族大融合: 1、太昊伏羲氏时期部落万邦的大融合; 2、炎黄时期大融合; 3、大禹时代的大融合。 夏、商、周三代,至明清发生了六次民族大融合; 1、夏、商、周朝的民族大融合,由3000多个部落方国减少到1700多个; 2、春秋战国时期民族大融合; 3、秦汉时期的民族大融合; 4、两晋时期,“五胡乱中华”,匈奴、羯、氏、羌的民族大融合; 5、两宋时期,金的南侵,契丹、女真复归中华民族的大融合; 6、元、清时期,蒙古、满入主中原,又一次民族大融合。在西南,汉武帝通使西域,蜀诸葛亮定汉中,唐番两次通婚,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出嫁土番,清代一再的“改土归流”,再一次出现了中华民族大融合的高潮。 在历史上一次又一次的民族大融合,伴随着带来一次又一次姓氏的大融合,这也就是说,民族的融合与姓氏的融合相同步。像春秋战国时代的狄、代、戎、羌、米、安、瞒、蛮等姓氏;秦汉时期的党、单、雕、徐庐、源等姓氏;《后汉书》载有的“巴蛮”的罗、朴、鄂、度、夕、龚等七姓氏;南北朝及五代十国时期有匈奴、回纥、突厥、等族的拓拔、单于、长孙、呼延、赫连、万俟、慕容、贺兰、尔朱、哥舒、可朱浑、莫那娄等姓氏;隋唐时期归唐的西域“昭武九姓”康、曹、米、何、寻、戎、地、史等姓氏;辽金时期有契丹、女真的耶律、蒲察、石抹、萨、赛等姓氏;也都先后融溶到中华民族姓氏大家庭中来,形成了中华民族五彩缤纷的中华民族的万家姓氏。 在中国历史上,由于各式各样的历史原因,形成了各式各样的民族。由于中华民族史来大一统的历史原因,既有其统一性,又有其独立性。民族的统一性与历史性,保障了中华民族大一统的美德,也是中华民族共同向往的天下和平的基石;独立性顽强地表现了各个民族的自尊与民族的个性,保障了各民族的发展空间。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在中国历史上,每一次“分”,都是历史前进的动力;每一次“合”,历史都前进了一步。 中华民族万姓大国形成的历史,就是中国文化史的缩影,是中国历史的缩影。一部中国的姓氏史,就是一部中国史。 |
|||||
文化录入:hanqilin 责任编辑:hanqilin |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文化 | ||
浅淡人生各要素的组合与观测 产品命名的原则与技巧 八卦是指什么 祭拜人祖伏羲 毛泽东的祖先是周文王之子 姓氏寻根增强民族凝聚力 中原姓氏寻根概述 央视专题片《人文河南》 第二届中华姓氏文化节10月底 第二届中华姓氏文化节筹委会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