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北京周易研究协会 | 中国周易研究总会 | 北京贤林传统文化研究 | 天 佛 寺 | 国际预预与测言 | 图片 | 下载 | 
您现在的位置: 韶山周易 >> 北京周易研究协会 >> 姓名专著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图文]第二届中华姓氏文化节筹委会召开新闻发布会        【字体:
第二届中华姓氏文化节筹委会召开新闻发布会
作者:佚名    文化来源:本站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6-4    

              

          

本网讯 9月12,第二届姓氏文化节筹委会在县委常委会议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会对第二届中华姓氏文化节的指导思想、活动安排和宣传造势工作向新闻界人士作了阐述和介绍。人民日报、河南日报、河南电视台、河南人民广播电台、大河报、周口日报等媒体记者参加了新闻发布会。
   
第二届中华姓氏文化节由河南省政协、中国文联、中国侨联、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主办。承办单位是周口市人民政府和淮阳县人民政府。文化节的主题是中华一脉、万姓同根、寻根谒主、共谋发展。具体时间为2006102931日(农历九月初八至初十)。各项活动均在淮阳进行。文化节期间将举行隆重的开幕式和大型文艺表演,时间安排在1029晚进行,地点在羲皇文化广场。公祭人文始主抬昊伏羲大典时间定为1030(农历九月九)上午举行。陈氏宗亲联谊会筹备会安排在1030下午和31日上午。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柏森,县委副书记朱国恩,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方婷等出席发布会并讲话。

专家谈伏羲文化与姓氏文化的现实意义

本网讯 828日,周口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穆仁先,淮阳县委书记贾书君,姓氏文化专家张天兴、王 剑,作客周口电视台《公仆与市民》,就第二届姓氏文化节的有关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周口师范学院教授王 剑就伏羲文化与姓氏文化的现实意义和陈地成为万姓之源的历史文化条件等方面问题进行了论述,据整理,文章如下:

伏羲文化与姓氏文化的现实意义

      太昊伏羲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共同先祖。他作为我们民族的缔造者,不仅是我们的血缘先祖,而且也是我们的文化先祖。现代学者在解释民族的意义时,越来越多地倾向于从种族血缘和文化传统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即强调构成一个民族,最起码有两个方面的要素:一是共同的血缘,二是共同的文化习俗。而太昊伏羲对我们伟大民族的贡献,就主要体现在这两个方面:一是正姓氏,制嫁娶。《路史》载:上古男女无别,太昊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正姓氏,通媒妁,以重人伦之本,而民始不渎。姓氏的主要作用就是明血缘、别婚姻,纯正血统,伏羲奠定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血脉基础,这是他在民族血缘方面的伟大贡献;二是画八卦,奠定了我们民族文化思维方式的基础。《易·系辞下》说: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八卦,看似八个简单的刻划符号,却包含着中华文化的基因。比如我们中国人思维方式上的重整体、重直觉,以及辩证思维等,都是根源于八卦和《易经》。
     
民族先祖是民族精神的支柱,是民族凝聚力的纽带,也是神圣血缘观念的具体体现和民族文化的象征。所以我们今天祭拜太昊伏羲、探讨姓氏文化,就是对伏羲民族先祖地位的认同和缅怀,缅怀我们与他之间割不断的血肉联系。
     
弘扬伏羲文化和姓氏文化,既有历史意义,也有现实意义。历史意义就是我们不忘根本、不忘血缘;现实意义就是增强民族认同、民族团结和民族凝聚力,继承传统,弘扬文化,推动社会发展。具体地说,其现实意义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政治意义。弘扬伏羲文化和姓氏文化的政治意义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文化作为一种模式,对我们的社会和人们的行为具有协调和规范作用,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发展。现在,党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执政目标,构建和谐社会要有和谐文化作支撑,而伏羲文化的根本就是和谐文化。八卦的精髓是天人合一四个字,即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自身的和谐;姓氏文化的精神实质也是民族和合、民族团结。以伏羲文化和姓氏文化为纽带,可以促进我们对共同血缘和共同传统的认同,从而规范与和谐我们的社会。
     
其次,弘扬伏羲文化和姓氏文化可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是几千年来形成的以汉族为主体、各少数民族共同建构的一种民族向心力,也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动力,以及与世界其他民族的一个重要区别。正如英国著名史学家汤因比所说的那样:就中国人来说,几千年来,比世界任何民族都成功地把几亿民众从政治文化上团结起来。他们显示出这种在政治、文化上统一的本领,具有无与伦比的成功经验。在中华民族凝聚力这个广泛的概念下,所包含的主要是文化上的共同心理、共同习俗与血缘上的认同和延续等因素。所以我们今天研究和弘扬伏羲文化和姓氏文化,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凝聚力形成的基础和动力,更好地把握凝聚力发展的途径和保障,并利用这一巨大的精神力量推动祖国建设和民族发展。同时,弘扬伏羲文化和姓氏文化,也更有益于团结和调动海内外同胞的共同情感,唤起普天之下龙的子孙的民族自豪感、认同感和敦宗睦族的赤子之情,促进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神州同胞,谁非龙种?四海华族,尽是传人!凡有血性,莫不尊亲!中华民族血浓于水,中华子孙根脉相连,海内外龙的传人都应该共同团结在太昊伏羲龙的旗帜下,努力实现民族统一、民族复兴的共同愿望。
     
二是文化意义。文化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是一个民族或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智力资源和精神动力。文化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进步的显著标志。在当代,文化影响力和竞争力已成为各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和表现。正是基于这一事实,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我们对社会发展的认识应该更全面些,不仅要重视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应该重视社会文化的发展;不仅要重视GDP指标的提高,也要使人们的精神世界更丰富,心灵上更有归属感、幸福感。过去我们讲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现在,文化也应该是这场戏的主角之一。伏羲文化、姓氏文化,是我们的一项重要的文化资源,我们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开发好、利用好、发展好。
     
三是社会道德的意义。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血缘、重家族观念的民族。中国传统文化以群体为本位,以家为中心,强调的是家、族、宗、国、人际关系,注重人伦和乡土情谊。以姓氏为主要标志的血缘关系,在早期是氏族部落成员之间相互联系的纽带,以后又成为宗族、宗法关系的基础。中国的传统社会是靠血缘和家庭、家族关系维系的,儒家所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和忠、孝、节、义这些传统道德都是建立在血缘和宗法观念之上的。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的转型和西方文化的输入,我们的社会和家庭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并因而产生了一些社会问题,甚至出现了家庭、人际关系及道德上的危机。那么,弘扬伏羲文化和姓氏文化,有利于我们继承优秀的文化传统,从传统文化中发掘思想道德教育资源,重建社会道德。
     
四是文化产业上的意义。文化也可以做成一种产业,带动经济的发展。近年来,以姓氏为纽带的文化寻根活动越来越受到各地的重视,利用这种姓氏寻根活动,一可以招商引资,二可以发展旅游事业,三可以扩大和提高地方的知名度。
    
重生报本、崇宗敬祖,是中华文化的光荣传统。姓氏是民族血缘的延续,寻根认祖是一种民族文化的认同。而当代世界各地华人华裔回到祖国故土寻根祭祖,正是中华文化民族血缘强大凝聚力的生动体现。

陈地成为万姓之源的历史文化条件

周口的治所历史上一直在淮阳。淮阳古称宛丘,为太昊之墟,神农所都之地,夏为豫州之域,商为虞遂封地。西周分封诸侯,武王封舜后妫满于此,建立陈国。陈国是周首封十大诸侯国之一,也为淮阳留下了的名号。战国时期,楚灭陈,楚顷襄王徙都于此,陈城为郢陈
     
社会的变革,朝代的更迭,如潮起潮落;地域的划分,名称的转变,似斗转星移,陈地的名称也几度沧桑,建置或国、或郡、或州、或府,数度更易,但周代陈国为陈奠定了基本区域,此后陈地区域无大变化,其辖区均相当于今河南省周口市及安徽省亳州一带。
     
陈地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华姓氏的重要发源地。
     
相传太昊伏羲氏都陈,在这里始正姓氏,中华姓氏自此肇始。一源百流,万姓同根,根源于此——人祖伏羲为万姓之根,陈地是万姓之源。
     
许多中华大姓从陈地起源,然后播迁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当今中华姓氏中人数最多的李、王、张、刘、陈五姓之中,陈姓直接在陈地得姓,据统计约占全国人口的4.53%,从陈姓分支出的姓氏达60多个,其中胡、田、孙、姚、袁、夏、陆等也是中华大姓,在中华100大姓中,孙姓列第12位,胡姓列第13位,袁姓列第33位,夏姓列第55位,田姓列第58位,姚姓列第64位,陆姓列第80位。王姓的一支妫姓王也是从陈姓中分化出来的;李姓起源于今河南鹿邑,鹿邑古为苦县,乃 
陈国属地,李姓今列中华第一大姓,约占全国人口的7.94%。
     
除直接在陈地得姓之外的姓氏,陈地还是一些中华大姓的郡望之地。一个姓氏或家族的郡望,就是指这个姓氏或家族世居某地,由于产生了在历史上有影响的名人,从而成为世人仰望的望族大姓。郡望在陈地的姓氏有:阳夏谢氏、太康袁氏、长平殷氏、宛丘符氏、南顿应氏等。这几个姓氏,除袁氏外,并不直接得姓于陈地,但在世居陈地,在这里成为中华望族。
如果我们把这些得姓于陈地和郡望在陈地的姓氏人口加起来,数量将十分惊人。所以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正是从陈地走出来的姓氏和家族,构成了中华民族的主体血脉!
     
陈地成为中华姓氏的重要起源地,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历史和文化条件:
     
一、历史条件。陈地是姓氏肇始时期人类活动的重要地区。姓起源于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时期,氏起源于父系氏族社会。姓氏起源与先民们的图腾崇拜有关,有所姓氏是由图腾转化而成。而传说中的女娲和太昊伏羲所处的时代,正是由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转化的时代。太昊伏羲氏和女娲氏的主要活动区域在陈地。《左传·昭公十七年》载:陈,太昊之墟。太昊伏羲建都于陈,在陈地正姓氏,制嫁娶,并自定为风姓。陈地是中国姓氏最早也是最重要的起源地,风姓是中国第一个姓氏。
     
炎、黄二帝是中华民族共认的人文始祖,古代一些谱学专家也把许多姓氏的起源归根于炎黄二帝。炎黄二帝的主要活动地区在中原。炎帝一族从姜水流域向东发展,到达中原地区后,活动范围较广。陈地曾是炎帝旧都,炎帝神农氏初都陈,后徙鲁,据《淮阳县志》载,相传东夷部落首领太昊伏羲氏都宛丘,炎帝神农氏继都之,则曰名自此始。陈地今存多处炎帝遗迹。炎帝为姜姓,他的子孙大部分是在中原定居并得到发展的,姜姓衍生出的一些姓氏也大都是在中原形成的。
     
商代成汤封虞舜后代虞遂于陈地,这是舜的后代首次在陈地得到封邑。到了周代,武王又将舜的后代妫满封到陈地,建立了陈国。周代是我国姓氏普及的时代,也是产生姓氏最多的时代。妫姓陈氏在陈地发展壮大,经历代繁衍播迁,又分化出胡、田、姚、孙、袁、王(一支)、夏、陆、车等60多姓,陈姓子孙遍布全国。
     
二、地理条件。古代的得姓受氏与地理位置、人口多少和经济、政治发展状况等条件有密切关系,陈地在这方面独具优势。陈地地处中原腹地、豫东要冲,这里位于川泽纵横、平坦无垠的黄淮大平原,物产丰富,文化发达,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清初历史学家顾祖禹说:陈州控蔡、颍之郊,绾汴、宋之道。淮泗有事,顺流东指,此其经营之所也,又说其地原湿沃衍,水流津通。历来被视作中原地区的一块宝地。
    
陈地兼有南北地理条件之所长,具有发展农林牧副渔业等多种经营的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早在上古时期,这里就是我国原始农牧业的发源地,相传太昊伏羲氏在这里作网罟,教民渔猎,养六畜以充庖厨,开创了原始畜牧业;神农氏在这里教民艺百谷,开创了原始农业。从目前在陈地发掘的龙山文化时期的平粮台古城遗址和大量村落遗址看,远古时代陈地村落棋布,人口稠密,农牧业在已有了相当水平的发展。
    
远古时期陈地经济的领先开发,为周代陈国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西周时期社会安定,全国经济的发展以中原黄河、淮河流域为主要代表,作为十大诸侯国之一的陈国,其经济在原有领先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同时,以麻纺织和青铜铸造业为代表的手工业也十分繁荣。工农业的发展,带动了商业的繁荣。陈地地处豫东要冲,疆域广袤,交通便利,南与楚国毗邻,东、北与鲁、宋、郑接壤,四通八达。《史记·货殖列传》载:陈在楚、夏之交,通渔盐之货,其民多贾。说明春秋战国时期陈地商业的发达。
    
由于陈地具有优越的地理环境条件和发达的农牧工商业,先民在此聚族而居,繁衍生息,这些,正是陈地成为中华姓氏主要发源地的先决条件。
    
三、文化条件。中华文化是多种地域文化交流融会的产物,陈地正处在多种文化交流的中心地带,在文化史上的地位十分重要。一般认为,中华早期文化由三大主体融合而成,这三大主体文化分别是华夏文化、东夷文化和楚蛮文化。陈地正处于这三大文化相交流、融汇的中心地带,她的西面毗邻夏、周的起源地,夏、周是在进入中原之后才真正发展壮大起来的;她的东面是夷人的发祥地,夷人进入中原,建立了商朝;楚文化后起,它滥觞于中原,承受了多方文化的滋养后,经陈地南迁江汉,与苗蛮文化融合,在南方发展壮大、孕育成熟之后,挺进中原,驻足陈地。春秋战国时期陈地为楚北方重镇,且作楚都38年。三方文化在陈地交流融会,形成中华文化的主脉。
     
中华民族是多民族大混血、大融合的结晶。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汉民族人口多,也是长时期内许多民族混血形成的。地处中原腹地的陈地,既是各早期民族文化的交汇点,又是它们的争夺区。多方文化在这里辐集冲突,多种血脉在这里混合交流,使她成为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任继愈在《中国少数民族哲学思想史论集》一书的序言中说:过去的华夏族,是中原地区众兄弟民族不断融合的结果。我们的民族在历史上有多次的大融合;殷周时期为第一次大融合,当时主要是东西方各民族的大融合;秦汉时期为第二次大融合;隋唐时期为第三次大融合;宋、元、明、清为第四次大融合。由殷周上溯,龙山文化、仰韶文化,已经说不出是汉族的前身还是其他兄弟民族的前身,应当是黄河流域各族共同创造的。殷周时期,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族融合是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正是这一次民族大融合,形成了汉民族血缘的主脉。而陈地作为各民族文化交流的辐心,为我们伟大民族的形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华民族血浓于水,中华子孙根脉相连。中国传统文化以群体为本位,以家为中心,强调的是家、族、宗、国、人际关系,注重人伦和乡土情谊。陈地丰厚的姓氏文化资源吸引着众多海内外华人来周口寻根祭祖,认祖归宗。

第二届中华姓氏文化节将在河南淮阳举办

本网讯 记者邵文杰今天从第二届中华姓氏文化节筹委会获悉,第二届中华姓氏文化节将于今年1025日至27(农历九月初四至初六)在羲皇故都——河南省淮阳县举办。该文化节以弘扬伏羲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宗旨,以姓氏为纽带,以寻根为主题,以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建设文化旅游强县为目标,利用中华姓氏文化节这个大平台,吸引世界华人寻根祭祖,扩大对外开放的桥梁,推动淮阳经济的全面发展。

  淮阳古称宛丘、陈、陈州。6500多年前,中华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在这里建都,他定姓氏、制嫁娶、结网罟、养牺牲、兴庖厨、画八卦、造干戈、饰武功,肇始了华夏文明,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大融合,创造了龙的图腾。伏羲文化、农耕文化、孔子文化、包公文化等构成了淮阳文化的主脉络,使淮阳成为海内外华夏子孙寻根谒祖、旅游观光的圣地。每年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的淮阳人祖庙会,以其历史悠久、影响巨大而吸引数百万游客。淮阳是国家旅游局确定的寻根朝祖旅游县、孔子周游列国旅游线,也是河南省八个旅游业重点发展县之一。20045月,淮阳人祖庙会被文化部、财政部列入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第二批试点名单。今年6月,太昊伏羲祭典被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年以来,淮阳县委、县政府在弘扬伏羲文化方面作出积极努力,投入资金3亿多元,恢复了太昊伏羲陵庙原址,整修了各类建筑,研究整理了系统的伏羲文化资料和中华姓氏根文化资料。200410月,以姓氏寻根为纽带,以发展为主题,在河南淮阳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华姓氏文化节,逐步形成了华夏子孙来淮阳寻根谒祖的热源效应。200510月,淮阳以谒人祖皇陵,寻姓氏根源,品龙湖风韵,赏古城新貌为主题,举办了中国·淮阳2005姓氏文化寻根游活动,这一活动对打造淮阳旅游品牌,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实现两岸统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将于20061025—27(农历九月初四至初六)举办的第二届中华姓氏文化节系列活动包括四项:中华姓氏族谱展;龙舟大赛;周口民间文艺表演;周口杂技艺术精品晚会。

  第二届中华姓氏文化节由中国文联、中国侨联、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河南省政协等单位主办;周口市人民政府、淮阳县人民政府单位承办。

 

文化录入:hanqilin    责任编辑:hanqilin 
  • 上一个文化:

  • 下一个文化: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化
    浅淡人生各要素的组合与观测
    产品命名的原则与技巧
    八卦是指什么
    祭拜人祖伏羲
    毛泽东的祖先是周文王之子
    姓氏寻根增强民族凝聚力
    中原姓氏寻根概述
    央视专题片《人文河南》
    第二届中华姓氏文化节10月底
    周口市召开第二届姓氏文化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