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北京周易研究协会 | 中国周易研究总会 | 北京贤林传统文化研究 | 天 佛 寺 | 国际预预与测言 | 图片 | 下载 | | |
您现在的位置: 韶山周易 >> 北京周易研究协会 >> 姓名专著 >> 正文 |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
|
|||||
唐明邦 学术成果——出版著作及学术论文 | |||||
作者:佚名 文化来源:本站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5-28 | |||||
唐明邦 学术成果——出版著作及学术论文
领导姓名:唐明邦 性别:男 担任职务:中国国际周易联合会 名誉会长 中国国际周易联合会 名誉会长——唐明邦 个人简介
领 导 简 介 中国国际周易联合会名誉会长,著名易学家、哲学家,易学泰斗,担任联合会领导,在百忙中指导联合会的工作和发展,时为联合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为联合会题词“易乃大道之源” 唐明邦,号云鹤,重庆市忠县人。生于1925年1月23日(甲子年腊月廿九日)。 他出生贫农家庭,小时候上山放牛割草,下田栽秧割谷;农闲入私塾,读四书、五经 。1941年入忠县精忠中学读初中,1944年入中央大学附中读高中。1946年高中毕业后 ,在四川青木关中学、培风中学、正中中学任教。1949年秋,加入重庆地下党外围组 织——新青社。1950年1月任《西南工人日报》记者、编辑。 1953年调全国总工会西南办事处作秘书工作。1954年8月以调干生入北京大学哲 学系学习。爱好中国哲学,聆受冯友兰、张岱年、任继愈等教授。1958年入武大,主 讲中国哲学名著选读、中国哲学史、中国辩证法思想史。为研究生和日本、韩国高级 进修生讲易学源流举要、隋唐道教等课程。曾任中国哲学史教研室副主任、哲学系教 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荣获湖北、武汉、武大科研成果优秀奖 。1988年获 香港王宽诚教育基金会赞助,应邀赴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哲学系讲学,同时在香港 浸会学院、佛教法住学会作学术演讲。多次在国内、香港、台湾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1989年,筹建中国周易研究会,担任首任会长。社会兼职有山东大学兼职教授、中国 哲学史学会理事、中国周易学会顾问、湖北省道教学术研究会会长、东方国际易学研 究院学术委员、《道家文化研究》编委、《宗教学研究》学术委员。应聘担任湖北、 河南、河北、江西、江苏等省周易研究会顾问。其生平事迹载于《世界名人录》(美 国)、《东方之子》(海外版)、《共和国专家成就博览》(《中国画报》社出版) 、《华夏英杰》、《中国当代杰出共产党人》等辞书。学术论著有《当代易学与时代 精神》、《邵雍评传》(附《陈抟评传》)、《易学与长江文化》(合著)、《李时 珍评传》、《本草纲目导读》;主编《周易评注》、《周易纵横录》、《中国古代哲 学名著选读》、《中国近代启蒙思潮》;参加编写《易学基础教程》(朱伯崑主编) 、《易学与管理》(余敦康主编)、《中国哲学史》(萧萐父、李锦全主编)、《中 国辩证法史稿》(萧萐父、李德永主编)、《中国哲学史纲要》(萧萐父、李锦全主 编)、《楚国历史文化辞典》(石泉主编)。在国内、美国、香港、台湾学术刊物上 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约200万字,如《周易与21世纪》、《周易象数与古代科学》 、《太极思维方式与东方管理原则》、《老子与道教》、《道教炼丹术对古代科学技 术发展的影响》、《宗教的永恒魅力在于净化人的心灵》、《以佛解易,援儒证佛 ——读〈周易禅解〉》等。 《周易》、道教文化、明清哲学造诣尤深。为人忠厚,淡泊名利。敬佩诸葛亮名言: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他热爱书法,好写古诗,部分作品发表于《世纪诗词 大典》、《珞珈诗词集》。年届八旬而身心健康,其养生之道是:养性贵守和,炼身 贵守恒,饮食贵守淡,起居贵守时 唐明邦 学术成果——出版著作及学术论文
建筑风水文化的哲学思考 从建筑风水文化来讲,我自己是没有什么研究,但是我也为这门学问摇旗呐 喊,我只是有一些理论研究并没有什么实践经验。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风水文 化日益受到了重视,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传统文化有雅文 化,也有俗文化,说起风水文化,它是雅俗兼有,雅俗兼具。它有五千年的发展 历史,它源远流长,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丰富、充实、提高,可以说是历久弥新 ,它越来越放射出它的光芒。建筑风水文化在建筑学中有它的特殊价值,因为它 集天然、地利和建筑为一体,它全面讨论建筑的布局、空间的分割、方位的确定 、以及配套的设施等等问题,它的其中蕴含着东方审美的意识,它是一种人文意 识,建筑本身是一门艺术,而风水学在这门艺术当中有它的特殊作用。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风水文化日益受到重视。作为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它已有五千年发展史,源远流长,不断丰富,久而弥新。建筑风水文化,在建筑 学中有其特殊价值,它集天文、地理、建筑为一体,全面探讨建筑布局、空间分 割、方位确定、陪衬物设施等问题,蕴含着东方审美意识,同建筑工程学虽大异 其趣,却相得益彰。 风水文化对建筑工程的作用,主要在考虑如何趋吉避凶,使建筑物对人的胜 利、心理产生良性影响。它由古代神秘文化演变而来,至今有着特殊研究价值, 不可以迷信视之。风水术无论理论基础、思维模式,还是价值取向,终极目标
都深受《周易》思想影响,二者有着千丝万缕联系。 易学实已成为古代风水学与建筑学之间的桥梁。周易的八卦怎么看待风水的 问题,所以我的题目叫建筑风水文化的哲学思考。不过实质上的哲学的内容不多 ,我只考虑到五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天人统一学说,奠定了风水学的理论基础。 风水学的理论基础我个人认为是周易的基本观点就是天人同一学。风水术, 本来是方式操作的一个课题,只是因为不断的总结,形成自身理论体系的一个风 水学,本来是一种操作的技术,是人人相传的技术后来形成了风水学。风水学是 研究历史的自然环境对人的身心影响为中心而用,所以有这样的名称,成为地台 环境的生态环境的风水学。风水学遵循周易的思想,勘明大自然的现象,有天地 自然有万物,有万物自然有男女,有男女自然有夫妇,有夫妇自然有子女的形成 。天地万物那种自然的发展史为先,那么夫妇、夫子、君臣等等人类的社会发展 史在后,是先有天地万物然后才有人类,有了人类才有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因此 人应该尊重自然,如同儿子应该尊重父亲一样。应该依靠自然,和它融为一体, 绝不应该剥离它,更不能够跟它相割裂。现在我们从生态环境的破坏就可以看出 来,就是人与自然为敌,人类受到了严重的报复。所以一定要主张天地的核心论 ,与鬼神和气,人的思想和行为都要和天体的运动、自然的变化协调一致。只有 美好的自然,人类才有幸福。《黄帝内经·素问》里面说为求身体健康,必须发 于阴阳,得于术数。人和自然是息息相通的,一刻也不能离开“气”,我们风水 学主要是讲“气”的问题,风水的名家都指出来风水是以“气”为主,人之于气 ,如鱼之于水,不可须萸离。人要能够自由、自在的生活在大自然之中,风水不 曾堪舆,堪是天道也,舆是地道也,这都是在讲天体的变化和地理的变化,也就 是人如何选择形势,以适应天下的变化。风水学以顺天又顺人为主,天人同一为
它的学说。风水术就是天人同一术,离开天人同一的学说,风水学就失去了灵魂 。作为中国的传统建筑理论蕴含着很深厚的、充实的学问,值得深刻的探讨。风 水术者,天人统一术也。离开天人统一学说,风水学将失去灵魂。此种中国传统 建筑理论,蕴含着合理内核,值得深入探讨,不可等闲视之。 第二个观点:太极思维诱导风水学思维模式。 太极思维是风水学的思维模式,什么是太极思维呢?太极思维就是整个周易 的思维模式,我们简称为太极思维,这种思维可以说是东方思维的精华。我们中 医学的思维方法我们建成为整体思维方法,它讲究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 用,全面的考察事物如何对称,是否互补,观察事物演变的规律,然后再作出整 体综合评价,这是我们周易思维的方法,趋向理论,从整体着眼。我看风水学就 是吸取了太极思维的优点,再加以巧妙的运用。注重的是龙、砂、水与穴、堂、 案六维统一的整体环境结构。六维之中,可分两部。觅龙、审砂、辨水,考察山 川自然形势,类似易学的三才统一,任何一方有缺陷,就会影响穴位的确定。至 于点穴位,观明堂,睹朝案,是从整体着眼,评论其综合效应。穴不正,堂不广 ,案不秀,则龙、砂、水难以体现优势。觅龙、审砂、辨水过程中,以整体思维 为指导,密切观察山川形势是否阴阳对称互补,达到整体平衡。点穴、观堂、睹 案过程中,从整体思维着眼,考察穴位高低是否适中,明堂矿光是否有毒,朝案 远近是否相称。目的在于营造足以令人身心舒适、视野开朗、生意盎然的最佳生 态地理环境。 第三个观点:是燮理阴阳主导风水学的价值取向。 周易哲学的核心是阴阳学说。易传云:“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 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周易可称“宇宙代数学”专论宇宙万有运动变化。 主张:“阴阳接而变化起”,“刚柔相推而生变化”。强调一阴一阳的矛盾双方 是事物运动变化的内在动因。风水学吹捧利用这一阴阳学说,与五行学说相结合 ,形成自己的理论骨架。常言“地理之道,山水而已”。山指龙与砂,龙有生有 死,砂分阴分阳,水则有来脉与去向,是谓天门、地户,无非阴阳之别名。风水 者,阴阳之道也。“相其阴阳”,旨在燮理阴阳。观山察水,目的在判明二者是 否阴阳调和。或重形势,或重理气,千言万语,总在谋求营造一个山水融结、阴 阳合和的最佳穴位。观山察水,还须结合天象变化。天体运行,气象变化。形成 阴阳之气的升降浮沉,影响地理生态,故“气”在风水学中成为重要范畴。气与 、水,关系密切。明人徐善继《地理人子须知》写道:气之来,有水以导之;气 之止,有水以界之;气之聚,无风以散之。故曰:要得水,要藏风。无风则气聚 ,得水则气融。”天象变化,制约地理生态,必然影响人的身心。风水学从整体 形势、长远趋势着眼,进行整体综合评判,而以燮理阴阳、藏风聚气为其价值取 向。 第四个观点:风水学的终极目标是顺天休命。 人们的普通心理是希望有良好居室以保障身心康泰。风水学力图满足人们的 这一欲求。上律天时,下察地理,以自然声称的青山绿水为依据,天时地理相结 合,发挥人的主体能动作用,妥善选择,精心调整,以创造天人统一的最佳效应 。人于自然环境,作用无非二端。一是“延天佑人”,即善于掌握并运用客观环 境变化的规律,因势利导造福人群;二是“以人造天”,即发挥人的主体能动作 用,适当改造自然环境,以满足人的愿望。风水术二者兼施:勘天、相天,觅龙 、审砂、辨水,旨在“延天有人”,刑天、补天,定穴,修堂、补案,损有余以 补不足,旨在“以人造天。”在此过程中,既重峦头形势,又不为自然形势所局 限;注重理气法则,又不为石气条例所束缚,一切从实际出发,通过主观努力, 审时度势,“顺天修命”,即顺应天然形势,以完美人生性命。《易传》主张, 人之改造、利用客观环境,不可主观武断,当“唯变所适”。天气有阴阳变化, 地气有衰王休囚,时令有星移斗转,人在其中,只可应物变化,“与时皆行”, 既考虑天时变化的恒定趋势,又考虑山川道路的未来发展。总的意向是使居室背 山、面水、向阳。背山,则树木葱茏,能御寒抗风;面水,则有益于承风气,利 养殖;向阳,则光线充足,身心舒泰。总之,营造一种时空统一,“藏风聚气 ”,使人身心康泰的最佳生态地理环境,是风水学的终极目标。 第五个观点:直觉思维是风水术成功的奥秘。 风水术本是古代秘传决绝技,带有浓厚神秘色彩,它涉及三方面因素。一是 天时,地理,山川风水等自然因素,此乃主要方面;二是周围环境、附近道路及 比邻建筑等所涉及的社会因素;三是人伦、禁忌,河洛、五行制约的文化心理因 素。风水勘察过程是权衡三方面因素的系统思维过程,既要考虑外部空间的宏观 环境,又要考虑室内空气质量,阳光、方位等微观环境,二者巧妙结合,内外协 调互补,力求达到整体统一,阴阳和谐。 在进行以上诸方面综合评价时,首先当遵循风水理论指导。或重形势,或重 理气,虽理论体系有别,最终目的则一致。正如《易传》所云:“一致而百虑, 同归而殊途”,归根结蒂,妙在点穴。然而点穴之微妙,绝非单纯依据风水学理 论进行逻辑推论所能定夺,端赖术数家灵机一动的直觉。《易传》曰:“阴阳不 测之谓神。”又曰: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强调的是人在平日博学、审问,慎思,明辨,胸有成竹;关键时刻,“心有灵犀 一点通”,借外境的某种刺激,诱发出“可遇不可求”的灵感,使认识达到升华 ,一穴定点,巧夺天工,顺天休命。 直觉思维,以往多遭歧视,被斥为玄谈怪论。当年逐步受到科学家们青睐。 它是一种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突发式心理体验,是一种灵感、顿悟式的认知活 动,不借助逻辑推理,撇开理性认识,超越习以为常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规 范,有着浓厚的非理性色彩,它对科学家们的发明创造扮演着妙手回春的“助产 士”的角色。科学家一旦受到某种外在事物刺激,使认知活动发生突变,捕捉到 难得的机遇,从而导致科学上的重大发现。日本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 者汤川秀树说:“单靠逻辑是什么也干不成的。唯一的道路就是直觉地把握整体 ,并且洞察到正确的东西。”爱因斯坦讲得更恳切,在科学发现中,“真正可贵 的因素是直觉”“我相信直觉和灵感”。我国著名科学 感亦多有肯定评价,值得认真重视。 古代风水市之所以有的成功,有的失败,分野不之在于他们掌握的风水理论 有高低,同时还在于是否赋有宝贵的直觉思维,能在既成的龙脉砂水之间,捕捉 灵机。起灵感于自然,发顿悟于一旦,一穴精准,画龙点睛,天启聪明,不与人 谋。故曰:直觉思维堪称风水术成功的奥秘。 愚于建筑风水文化,实属外行。幸蒙相邀,临此盛会,不揣浅陋,意在抛砖 引玉,切望专家学者不吝赐教。
《周易》的文化价值及其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周易》是我国最古老的文化典籍之一,向来列为“五经”之首。三千多年来, 它在中国文化史上一直放射着智慧的光芒,在东方各国有其广泛影响,在西方世 界也日益受到重视。近年来,无论国内国外,都掀起学习《周易》的热潮。一部 古代文化典籍有如此持久的魅力,在世界文化史上可谓绝无仅有。但是,社会上 对《周易》的价值,认识很不一致,有加以澄清之必要。 《周易》是古代经邦济世的宝贵经典 汉代以来,《易经》就被列入“五经”,它对古代政治思想的发展,发挥了 重要作用。 会、发展经济、提高道德思想水平的原理原则。 《周易》分为《易经》和《易传》两部分。《易经》只有几千字,传说是周 文王 所作,《易传》有两万多字,传说是孔子写成的。实际上经与传不一定是 文王和孔子亲自写的,它代表了上古贤哲的社会政治思想,其中包含着民主性的 精华,对后代政治思想、管理思想多有启发。《周易》十分强调国家的统一,反 对分散割据。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中国几千年来保持一统山河,各民族团结和睦 。《周易》提倡“万国咸宁”,中国从来主张天下一家,同领邦友好相处。《周 易》主张发展农业,安定人民生活;国家要节约开支,“节以制度,不伤财,不 害民”;发展手工业,使物产丰富,方便群众,“备物致用,立成器,为天下利 ”;还要发展商业,促成物资交流,满足人民生产生活需要,“日中为市,致天 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周易》有浓厚的民本思想,要 求君主时时注意“聚人”、“安民”,如果人民离散,无安士之心,社会就不会 稳定。它教导历代仁人志士“与民同患”,把人民的忧患放在心头。《周易》也 重法治,主张“明罚清而民服”,不纵容违法者,不枉罚无辜;执法公平,赏罚 严明。一切法令制度贯彻“遏恶扬善”的原则。中华民族富有革新精神,每到历 史发展的危急时刻,总有仁人志士奋起进行政治经济革新运动,这也同《周易》 思想哺育分不开,《周易》最早提出“革命”主张,“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 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这“革命”二字固然同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概念有本质 区别,但它主张,“革命”事业,必须“顺乎天而应乎人”,即符合历史发展的 客观规律,适应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才是可取的。《周易》告诫人们:“穷则变, 变则通,通则久”,事物发展到极点就会引起变化,变化了就会畅通,畅通才能 持久。过时的方针政策、规章制度要及时修改,“损益盈虚,与时偕行”。当去 掉的就去掉,当实行的就实行,“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周易》教育后代人 要有忧患意识,不可满足现状,存在麻痹思想:“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 ,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周易》提出的许多主张,都是从统 一国家、安定社会、发展经济的政治目的出发的。不少思想原则对今天仍有一定 借鉴意义。 《周易》是充满辩证智慧的哲学著作 在大学哲学的课堂上,自建国以来,年年都在讲《周易》。北京大学教授冯 友兰先生说,《周易》是一部辩证的“宇宙代数学”。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称赞道 :“《易经》代表了中国人的智慧”。《周易》的确包含着相当丰富而深刻的朴 素辩证法思想。《周易》最有名的哲学命题是“一阴一阳之谓道”。《周易》的 “易”字,主要是变化的意思,它是一部讲宇宙万物与人类社会的变易法则的书 ,是古代辩证法思想最重要的源泉,它把阴阳这一对范畴作为它的哲学体系的中 心范畴,“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天地与人无不包含一阴一阳的矛盾双方,“阴阳接而变化起”,“刚柔相推 而生变化”,一切事物无不处在不断运动变化过程中,整个宇宙是奔流不息,生 生无究地变化着,没有一刻停止;更重要的是《周易》指出:宇宙万物的无穷变 化的根源,不是来自世界的外部,不是靠超自然的神灵主宰,而是在事物的内部 ,在其固有的一阴一阳的矛盾性,这就是事物变化的内在动因。 变化,从来持积极肯定态度,指出:“天地之大德曰生”,“盛德大业至矣哉! 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周易》认为,整个宇宙不是静 止不变的,而是生生日新的“大化”之流。同这种生生不息的宇宙观相适应,《 周易》劝戒人们树立“自强不息”的人生哲学,指导人们的政治实践活动。它认 为人在自然、社会的变化面前,不是无所作为的,恰恰相反,应当发挥人在改造 自然、改造社会过程中的主体能动作用。在客观事物的变化中,不可墨守成规, 因循旧章,“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周易》强调“见几而作”,即要求人 们处事接物要善于观察动向,看准兆头,把握最有利的时机,采取最敢行动, “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周易》告诫人们凡事不可过分,“损而不已必益 ”,“益而不已必决”,要时刻想到“物极必反”的原则,防止“亢龙有悔”的 局势。“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得而不知丧,知存而不知亡”。“亢龙 有悔,穷之灾也”。就是说进与退,得与丧,存与亡,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不 能只看到一时的进、得、存,要时刻警惕走向它们的反面,即退、丧。亡。做事 走向极端,不免造成不良后果。《周易》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受到历代哲学家的 重视,它在中国辩证法史上,有着突出的地位。不少哲学家、思想家、科学家都 从《周易》中汲取思想营养,锻炼自己的辩证思维方法。 《周易》思想同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周易》 本身并不是专讲自然科学的著作,可它的确为古代科学家们提供了研究自然、认 识自然的精湛的思想武器。 16 世纪以前,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远远 领先于西方,这曾经引起著名科学家爱因斯但的“惊奇”。他说:西方近代自然 科学的发展,主要是由于科学家们得力于两大法宝,一是以欧几里德几何学为代 表的形式逻辑思维方法;一是以培根为代表的近代科学实验方法。爱因斯但说, 这两大法宝,中国古代贤哲显然都不具备,然而值得惊奇的是,西方科学家做出 的成绩,有不少被中国古代科学家早就做出来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之一是 古代科学家自幼学习《周易》,掌握了一套古代西方科学家们不曾掌握的一把打 开宇宙迷宫之门的金钥匙。所以中国古代科学家能够更早更快地破译许多宇宙之 谜。《周易》哲学思想为中国古代科学家们提供了先进的哲学世界观,作为他们 探讨宇宙和生命奥秘的指导原则,如大化流行,生生日新的宇宙发展观;万物变 化,物极必反的矛盾转化思想;仰观俯察,穷理尽性的唯物主义认识原则;人能 “赞天地之化育”的主观能动性思想等。这一哲学世界观较之西方中世纪的经院 哲学显然具有极大的优越性。更为重要的是(周易》还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套别 开生面的象数思维模式,这是西方文化中根本不具备的。易学象数思维模式,突 出地反映了东方思维的特征,至今还令人神往。象数思维方法,简单地说来,有 以下一些特征: ,它富有形象思维的特点;从取象的目的在于“比类”而言,它有着逻辑思维的 特性,因此,取象比类是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相互诱导的特殊思维方法。 二、阴阳对称,刚柔调和是象数思维的致思准则。一阴一阳,一刚一柔,相 反相成,对称互补,构成统一和谐的宇宙万物,这一对称协调原理,在传统医学 、药学、方剂学中得到广泛运用,气功、武术乃至书法、美术中都有巧妙的表现 ,在传统的建筑结构、园林布局中,运用得更是淋漓尽致。 三、整体思维,体现了象数思维的合理内核。易学将人体小宇宙和自然大宇 宙都看作有机统一的整体,对待每一件具体事物,首先从各个不同角度,不同方 面去考虑它与其相关事物的相互制约的整体关系,这种思维方法,实际上包含着 原始的系统论思想。传统医学可说是整体医学,它采用整体诊断与整体治疗方法 ,从开放中求得整体机制的平衡发展,是其精髓。 自天体小到草木的运动发展的周期性。主张“先天而天不违,后天而奉天时”, 违反天时,人必受到自然的惩罚。宋代理学家朱熹,在《周易》卷首附入河图、 洛书、伏羲八卦、文王八卦、六十四卦方图、圆图等,这些易学图式反映了神妙 的象数思维方法的特征,至今引起海内外科学家的注视。美籍华裔学者杨振宁、 李政道大加称赞自不待言,现代计算机的鼻祖莱布尼兹,早已声称他所创立的二 进制原理与《易图》(指六十四卦圆图)“完全一致”,著名量子物理学家玻尔 更把易学中的阴阳太极图设计在丹麦国王授予他的勋章中。这表明太极图所反映 的思维方法受到西方科学家的极大推崇。 象中独立出来,从研究上古文化知识的角度加以考察,所包含的自然、社会知识 内容,大体可分为如下一些方面(各举一、二例以窥全豹之一斑):
师上六)“何校灭耳,凶。”(噬嗑上九) 扎牛,吉。”(离卦辞) 得其士夫。”(大过六五) 告。”(蒙卦辞) 事。”(蛊上九) 古代的民歌。“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中孚九二) ”。(否九五)“介于石,不终日。”(豫六二) 壳,不难发现其古奥文句中,保存着许多宝贵的上古知识。 议《周易》的著作,共有三千多种,平均每年有一种易学著作传世,这是非常奇 特的文化现象。为什么研究《周易)历久不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此有过 评论,写道:“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 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而好异者又援以入《易》,故易说 愈繁”。当前《周易》研究所涉及的领域有文字学、考古学、哲学、政治、宗教 、人伦、历史、文学、美学以及自然科学中的天文、数学、物理、生物,还有医 学、气功、武术等。《周易》为古代文化中的传统思维模式与思想原则奠定了基 础,它既包含“观乎天文以察时变”,为工具理性所掌握的自然知识,又含有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为价值理性所追求的人文理想。《周易》阐扬的“保 合太和”理想原则,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调。《周易)对中国文学艺术影响深 远,它为中国美学建立了理论基础,其取象思维原则,对古代诗歌的比兴创作方 法启迪极大;其“意”与“象”结合的思维模式,孕育了中国画的创作方法,美 术家多认为“太极图乃书画秘诀”。舞蹈家们则认为八卦是认识宇宙的构架,同 时也是审美标准的符号,对民间舞蹈影响特深。《周易》的阴阳协调原理,影响 中国建筑艺术,工艺技术,同西方艺术大异其趣。《周易》是融象数与义理于一 体的独特思想体系,具有创造性、灵活性,富有开拓未来的精神,故不止是中国 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也堪称全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难灿的明珠。 》十篇,对它加以哲学诠释,经同传合在一起,早已扬弃了它的占筮功能,而成 为政治、哲学经典。不过《易传》虽是一部哲学著作,又毕竟对《易经》的筮法 作了解释,所以有人认为《易传》有两套语言,一是解释宇宙衍化法则和人类社 会的起源及发展规律的;一是解释卦象、爻象及占筮方法的,不过《易传)所讲 的这套占筮语言,也浸透着深刻哲理,故研究《周易)者对这两个方面都会涉及 。《周易》这种一身二任的状况,在战国以后就早已分离了。《周易》的占筮作 用,为学者们所轻视,却被一些数术家引为同调。数术是古老的民间文化形态, 包含看相、算命、占卜、风水、奇门遁甲、六壬等方术,现在通称神秘文化。数 术在二十四史中有记载,《四库全书》子部有著录。历来学术界对数术有争议, 见仁见智,评价不一。不少人认为数术是《周易》的应用,这种说法并不确切。 数术是长期流传于民间的神秘文化系统,不同的数术同《周易》的关系也很不相 同,大都是一种外在关系。数术同《周易》的关系,总的看来,数术只是借用了 《周易》思想体系中的某些符号和述语,很少正确利用《周易》的哲理。 感应思想;其次,易学中的河图、洛书、太极图、先天八卦、后天八卦等象数图 式,被借用去作为诱导非理性的直觉思维的形式;再次,《周易》中的天道、阴 阳八卦、六十四卦、卦气、纳甲等概念和术语之所以能够被数术所利用,是由它 的符号系统的特点决定的,同时也有着社会历史原因。《周易》本身是原始科学 与神化迷信相结合的产物,我们的任务是将二者加以剥离,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古为今用。学者们研究《周易》,涉及数术,目的在去伪存真,从文化发生学 角度,追溯古代巫史文化的发生发展,而不是舍本逐未。有的人抱着正确目的研 究数术,是探讨如何将《周易》用于决策科学的一种尝试。数术长期在社会上流 传,未免泥沙俱下,真伪难分。有些人打着《周易》旗号,美其名曰为《周易》 应用,实际上只不过是包装自己;在他们心目中,《周易》仅仅是一本占卜书。 这些人对《周易》的政治思想、哲学思想,象数思维方法的基本内容,并不了解 。《周易》多方面的文化价值,它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受到极大的人为的 扭曲,应当予以澄清。《易经》被列为“五经”之首,《易》乃大道之源,它在 中华统文化中的地位,是歪曲不了的;少数人肆意歪曲它,为了掩饰自己散布封 建迷信,欺骗群众的目的,毕竟是徒劳的,只能暴露自己对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 的无知,终会落得弄巧反拙的结局。不难预料,近年来学术界所掀起的“周易热 ”,一定会在“双百”方针指引下,沿着健康的学术研究的道路不断前进,它所 固有的多方面的学术、思想价值,终久会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正确认识。《周易》 研究的深入发展,一定会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唐明邦, 1925 年生,四川忠县人。 1958 年毕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现任武 汉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周易研究会会长,湖北省道教学术研究会会长。主编《 周易纵横录》、《周易评注》、《中国古代启蒙思潮》等书。代表性著作有《李 时珍评传》、《本草纲目导谈》等。发表《周易象数与古代科学》、《太极思维 方式与东方管理原则》、《周易文化价值的再认识》等学术论文 100 余篇。 |
|||||
文化录入:hanqilin 责任编辑:hanqilin |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文化 | ||
血型B O型 各类快递查询 林青霞改风水 龙城天水-龙的家乡 第二届庄子文化节 公祭人文始祖女娲大典 【中华始祖伏羲】 龙的发展—龙的影响 民族的振兴需要文化的振兴 太昊伏羲的神化和神话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