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发展——龙的影响(一): 中国龙文化,上下8000年,源远而流长。龙的形象深入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龙的影响波及了文化的各个层面,多彩多姿。
诗歌是我国文学中出现最早的形式,在上古的诗歌集《诗经》中,就已有关于龙的描述:“龙旗十乘”、“龙旗阳阳”,展示了在盛大的祭祀活动中,绘有龙纹的旗帜迎风猎猎的神圣庄严场面。在春秋战国时兴起的楚辞中,龙也是诗人幻想咏颂的对象。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在脍炙人口的《离骚》中,以热情真挚的语句、丰彤荟蔚的修辞表现了他崇高的人格和强烈的忧国情怀。诗人讲到他因不见容于楚国的群小而欲上天去求贤女、圣妃时,幻想自己也如仙人那样驾起龙车在彩云中遨游:
为余驾飞龙兮,杂瑶象以为车, 何离心之可用兮,吾将远适以自疏。 屯余车其千乘兮,齐玉绂而奔驰。 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委蛇。
(大意为: 为我驾起那娇健的飞龙, 乘上玉与象牙装饰的车辆。 心志不一岂能共处, 我将自己离去,适彼远方! 我的车队有千辆,排列整齐, 队伍威武,隆隆驱驰。 每辆车有八条蜿蜒的神龙牵曳, 车上飘动着五彩的云旗。)
龙的发展——龙的影响(二):
在诗人的另一组诗《九歌》中,屈原将民间祀神的巫歌进行了艺术的加工,注入了自己的挚热的情感,使诗句充满了奇幻瑰丽的浪漫色彩和摄人魅力。诗中描写的仙人大都有驾龙的神车,因而诗中有不少涉及龙的诗句。
汉以后,赋体流行。由于得到汉代帝主特别是汉武帝的倡导,赋体发展很快,但同时内容与风格上却变得绮丽空虚、百般铺陈,成了歌功颂德的文体。汉及汉之后瑞符之说大行,而瑞符又以龙为最,于是龙成了赋歌咏的主要题材。唐宋时期的赋中也不时出现所谓的“龙赋”,但大都空洞无物,有的纯粹是一种阿谀。艺术上也无大可取之处。只有个别大家手笔的龙赋别有一番气象,如白居易的《黑龙饮渭水赋》,尽管完全是诗人的想象,但给人栩栩如生、神态毕现之感,有相当的文学价值。宋王安石作《龙赋》,以龙喻人,别开生面。
在古代七言与五言诗歌中,直接咏龙的不多见。《全唐诗》仅录唐初李硚一首:“衔烛耀幽都,含章拟凤雏,西秦饮渭水,东洛荐河图。带火移星陆,升云出鼎湖,希逢圣人步,庭阙正晨超。”北宋韩崎也有咏龙诗一首:“育德知何宅,逢辰或见灵。
配乾虽有象,作解本无形。浃物周寰宇,遗功在沓冥。丹青如可状,试下叶公庭。”这类龙诗在内容与艺术上都没有多少可取之外。倒是一些描写与“龙”有关的自然现象和民俗活动的诗,由于作者有细致的观察,显得生动、真实、细腻,有较高的艺术性。如宋欧阳修的《百子坑赛龙诗》,主要写民间祈雨,诗人先写降雨情形,然后写祈雨得验、农民万分欢欣的场面:“明朝老农拜潭侧,鼓声坎坎鸣山隅,野巫醉饱庙门合,狼籍乌鸟争残余。”场景活灵活现。再如陆游的《龙挂》诗:“成都六月天大风,发屋动地气势雄。黑云崔鬼行风中,凛如鬼神塞虚空。霹雳迸火射地红,上帝有命起伏龙。龙尾不卷或天东,壮哉雨点车轴同,山摧江溢路不通,连根拔出千尺松。”龙卷风那种令人惊悸的气势和破坏力跃然纸上。
龙的发展——龙的影响(三):
在中国古代的小说中,龙也是个重要角色。中国小说源于“志怪”与传奇,而志怪传奇又与古代的神话传说有渊源的关系,因此神话中的龙也就进了小说。较早的有《搜神记》、《续玄怪录》、《宣室志》等,最精彩的,是李朝威所著的《柳毅传书》。
小说中写书生柳毅落第回乡,途经泾阳遇一龙女,龙女受夫家虐待,被赶到荒野上牧羊。柳毅同情龙女,代为传信给女父洞庭君。洞庭君之弟钱塘君性暴烈,见信大怒,径赴径阳,将龙女夫家人杀死,救出龙女,并要将龙女嫁给柳毅。因钱塘君言词傲慢,柳毅拒绝。龙女爱慕柳毅,遂变幻容貌,托名卢氏女,与柳毅终成眷属。小说想象丰富,情节曲折浪漫,对龙女与钱塘君的刻画极为生动。这一故事广泛流传,以此为蓝本改编的戏曲元、明、清三代皆有。明代神魔小说兴盛,小说对龙的描写及其情节多掺加了佛、道的内容,其中的龙往往是作者谴责、戏谑、嘲讽的对象。如《封神演义》中的“哪咤闹海”、《西游记》中的“魏征斩径河老龙”、“孙悟空龙宫索要如意金箍棒”等。
清代小说现实主义艺术倾向强烈,出现了《红楼梦》这样的鸿篇巨制,以神魔为角色的小说急剧衰落。龙遭到冷落,只有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有十余篇与龙有关。然多为掇拾乡间市井之语,加以艺术加工,因蒲氏文笔精练生动,描写神韵盎然,也十分精彩。
龙对中国的戏曲艺术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戏曲中,直接以龙为角色、以龙的故事为情节的并不多,仅有《柳毅传书》、《张生煮海》和据《西游记》改编的《陈塘关》、《绝龙岭》、《钓鱼船》等数出。但以龙为名的戏目却不少,如《锁五龙》、《困龙床》、《龙虎斗》、《打龙袍》、《双龙会》、《龙凤呈祥》、《游龙戏凤》等。这类戏中所以有龙字,是因为戏中的主角是有龙性的人物,多是帝王之属。戏曲中不少名词术语行话与龙有关,如龙套、九龙口、合龙、二龙出水、小龙吟、回龙等。京剧的脸谱有龙纹的成份,京剧的服装(俗称行头)更离不开龙纹。
龙的发展——龙的影响(四):
8000年的龙文化,在中国民间也有深厚的积淀。数不清的民风与民俗及民族节日与龙有关,仅以汉族而言,正月十五元宵节,虽然节日来历与龙无夫,但节日的庆祝则非有龙不可。上元夜必舞龙灯,要扎鳖山或草龙,上布灯烛。清人有《龙灯斗》一诗,记元宵夜舞龙灯盛况:“屈曲随人匹练斜,春灯影里动金蛇。烛龙神物传山海,浪说红云露爪牙。”二月初二为龙抬头日,旧俗在这一天要用草灰弯弯曲曲地由门外洒到厨房内,称为“引龙回”;小童在这一天开始入书房读书,称为“占鳌头”;读书人在这一天要理发,以取龙抬头的吉祥之意。五月初五为端午节,这个节日或源于远古的避邪消灾的仪式(因为古人以五月为不祥之月).或源于远古的祭龙仪式,但后来被附会成力纪念投江而死的诗人屈原。称屈原投江后,楚国人非常悲痛,划舟救助不及,只好向江中投祭粽子,以求水中皎龙不啮食屈原躯体,但也有人称屈原死后,楚人以竹简贮粉米投入江中祭祀,但多为蚊龙所食,于是改为以棕叶包米,以五色线捆扎,据说龙惧怕这两种物品。这就是棕子和端午系五色丝线的来历。这些说法孰是孰非已不可考,但均与龙有关。端午赛龙舟在我国历史可谓悠久,其起源可能与上古时人们认为神仙乘坐龙舟飞行有关。古代赛龙舟的场面非常壮观,唐代大规模的龙舟赛,要有几十条龙舟参加。唐人张健封的《竟渡歌》描画了竞赛场面的精彩激烈:“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鸾,使君未出群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掉影瀚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今天的龙舟竟渡不仅成为我国南方水乡端午节必然进行的一项庆祝活动,而巨已走向世界,成了海内外龙的传人团结一致、共同振兴中华的一项表征。
在中国少数民族中,与龙有关的节日与民俗更是举不胜举。
云南瑶族在正月初五过龙头节,备祭品祭祀龙王。哈尼族也有类似的节日。贵州侗族在二月初二这一天要接龙,这一天全寨人要杀掉一条牛,每户分一块牛肉,名为“吃龙肉”,吃肉时要唱五龙归位的酒歌,最后要将牛角埋于地下。湘、黔交界地区的苗族在五月初五这一天过龙船节,在清水江赛龙舟,并伴有其它的庆祝活动。云南河口的瑶族有龙母上天节和龙公上天节。鄂西土家族的六月初六日为晒龙袍节。这一天家家都要将新衣物放在太阳下曝晒,同时还要有祭祀活动,并依据这一天的阴晴来判断下半年的雨水情况。云南普米族每家都在深山密林处有自家的“龙潭”,到祭潭之时,每家都要到自己的龙潭边上住三日,并搭成一个“龙塔”,作为龙神居住的宫殿,然后将祭品献于塔前,再由巫师祈祷,求龙神福佑。仪式结束后,向龙潭投入用面和酥油制成的面人50个。我国各民族与龙有关的节日及风俗各有不同,各有特色,但又都是建立在上古时的龙能施水布雨、能福祸人间这一概念之上的,反映了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中的同一性,个性中的共性。
龙的发展——龙的影响(五):
龙在中国文化中,几乎无处无之。在中国的各个省区,都有与龙相关的名胜古迹或山川湖泊,每处又都有一段美妙的传说故事。龙与不少行业也有联系,这些行业往往以与龙有关的对联作为行业的标志。这些对联对仗工整、音律合谐,用语精巧,读来妙趣横生。这里仅举几例:
广搜百代遗编,迹追虎观; 嘉惠四方来学,价重龙门。 ——书店联
海市云深,蚊人衔宝; 蓝田玉暖,龙女量珠。 ——珠宝店联
技擅雕龙,是君子器; 功成刻鹄,有高人风。 ——竹刻店联
金匾秘书藏万卷, 龙宫禁方有卅篇。 ——医家联
白雪纷坛磨雀麦, 黄龙变幻化龙须。 ——面食店联
名山藏麝友, 雅座揖龙宾。 ——纸墨店联
九曲夷山采雀舌, 一溪活水煮龙团, ——茶叶店联
龙的发展——龙的影响(六):
龙在中国影响深远,其影响是方方面面的,下面是选自著名龙文化研究专家、陕西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庞进编著,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八千年中国龙文化》的目录,有此可窥见一斑:
一、定义 神异动物说——鳞虫之长说——综合图腾说——幻想动物说——部族徽识说——神话意象说——想象虚构说——神秘动物说——爬行动物总称说——模糊集合说——生命符号说——幻影寄托说
二、形相 九似——龙舌如剑——须髯逆鳞——三停九似——八十一鳞——雌雄不同——头上尺木——闻一多说——王大有说——龙形的演变——三波九折及其它——民间艺人画龙
三、分类 蛟应虬螭——天神地伏——胎卵湿化——象马鱼虾蟆蛇——鳄蛇鱼龟兽鸟
四、家族 (一)烛龙卓龙——烛阴——钟山石首——章尾山神——委羽山神——烛龙何照——衔烛北极——龙衔火精——北方图腾——烛龙神话的真相——烛龙赞
(二)应龙(土龙)有翼千年——畜水——处南方——气应冥感——导水——土龙——上龙致雨——潜潢池——见应龙篇——应龙形象的演变——应龙的特征——崇土龙文——出头似驴——龙媒
(三)蛟龙蛟——渔父之勇——水虫之神——介鳞生——腾于天渊——伐蛟取鼍——畏楝叶——非池中物——龙类——发水母龙——贶水多蛟——龙属——首尾束物——眉连生——伏蚌——生于川——潜于川——水深生——木上——蛟与渊——虎蛟——蛟害——化龙——饿蛟——状如蛇——角木蛟——宫毗罗——可罾——潜幽窟——蛟啼——潜蛟——怒起——萦天——鱼蛟——子羽击蛟——丘欣杀蛟——亻次飞刺蛟——武帝射蛟——昭帝钓蛟——董奉以符杀蛟——明生捕蛟——曹公逐蛟——王述见蛟——周处斩蛟——李增死蛟——谢盛叉蛟——邓遐截蛟——江女生蛟——尹儿看蛟——赵昱戮蛟——黄门吐蛟——宣伯药蛟——老蛟化妇——张元砸蛟——渔叟斩蛟——元仆锄蛟——蛟龙夹机——蛟人泣珠——魏太祖击蛟——蛟妾——蛟室——蛟胎——蛟川——蛟虬——梅尧臣诗——汉武帝射蛟赋——蛟赞——蛟门虎蹲——蛟篆——蛟与龙斗
(四)螭龙无角龙——蛟龙之属——若龙而黄——骖螭——螭鱼——游清食浊——赤螭青虬——翠蚪绛螭——螭潭龙螭——白螭——苍螭——董谒螭试——朔螭——螭坳——螭首——螭陛——螭魅——螭头——石臼湖螭龙
(五)蟠龙蛰伏——盘曲回环——赤带锦文——两龙蟠萦——蟠螭——蟠虬纹——蟠螭纹——蟠夔纹
(六)虬龙无角龙——龙子有角——虬龙则禹——虬龙片甲——虬蟠——虬文——虬立——虬虎——虬柱——虬箭——虬须——虬髯——虬髯客——虬髯客传——虬与猕猴
(七)夔龙形状——舜之臣——怜虫玄——木石之怪——夔已足——夔龙纹——夔牛——夔牛鼓——夔凤纹——夔夔——夔头——夔立——夔牙——夔府——夔峡——夔龙期——汉唐夔龙
(八)苍龙东方七宿及其它——左骖——卓子乘——中星——凶神——四灵——凌云奋鳞——野水苍龙
(九)青龙祥瑞物及其它——东方之神——天神之贵——止于郊——临坛——青龙斗——化杖——衔图——见朝暾——火精木瑞——青龙赋——摩陂观龙
(十)黄龙鲧化——黄金千岁生——四龙之长——不众行——负卷舒图——鳞甲成字——五彩负图——负舟——见成纪——出广汉——见新丰——见泉陵——见汝南——元和四见——见颍川——见历城——十三见——备色象——黄龙再见赋——见牛山——任顼救龙——黄龙
龙的发展——龙的影响(七):
(十一)黑龙济冀州——见东莱——荣州龙斗——襄州黑龙——黑龙饮渭水赋——吕光见——火鬣电眸——玄宗射龙——阿保机射龙——乌龙的传说——乌龙山——乌龙尾
(十二)白龙杀于西方——豫且之患——鱼服见困——吐物有光——佑城——华山白龙——江渚白龙——白龙皮浸——白龙翁——慕容晃观龙——子明钓龙——石虎白龙——白龙谷——白龙渭水——谪龙
(十三)赤龙名舸——负图——畜水——梭化——受骑——入室
(十四)紫龙
(十五)斑龙湖口斑龙——王母辇驾
(十六)金龙非常之瑞——金龙池——金龙大王——金龙四大王——八角井龙——熙州龙——金龙子
(十七)铜龙铜制龙形及其它——铜龙压五龙
(十八)石龙欲飞——有石如龙——生龙之石——石龙的故事
(十九)木龙木龙——木龙洞的传说——梅龙
(二十)布龙布龙泽——武陵布龙帐 (二十一)草龙
(二十二)病龙马师皇医龙——汤阴病龙
(二十三)毒龙佛前身及其它——五百毒龙——天宝井龙——毒龙悔过——龙天王——阿主儿降龙
(二十四)乖龙(孽龙、蹇龙)孽龙——苦于行雨——天罚割耳——华阳洞口——乖龙入口——孽龙泉的传说——老蹇——伏龙观——化龙桥——二郎逐蹇龙——梅山七圣——望娘滩
(二十五)痴龙
(二十六)毛龙(角龙)
(二十七)骊龙(龙珠)颔下有珠——蟠玉渊——骊龙之目——鳞族——复塘龙珠——嘉鱼龙珠——龙蚌神珠——神龙如獭
(二十八)火龙什邡井龙——平湖火龙——西域火龙——龙潭火发——火龙化蟒——火龙与蜘蛛——洛阳“火龙”
(二十九)其它龙蛰龙——睡龙——六龙——垫江龙——掘尾龙——货郎龙——百叶龙——棕缉龙——玉柱龙——象鼻龙——雪山龙——资州龙——阳山龙——盐井龙——冷山龙——阎浮龙
(三十)龙王诸大龙王——龙王演变——施雨安坟——八位龙王——十大龙王——敖光敖丙——五龙封王——彭蠡小龙——吴城龙王——运河龙神——海龙王——四海龙王——乌场龙王——滟氵预堆龙王——磐达龙王——中土龙王——龙王概览——龙天
(三十一)龙母温媪——黄塘龙母庙——京师龙母庙——苍山龙母
(三十二)龙公(龙伯)龙公——张龙公祠——龙穴山——龙公——龙仔——龙伯
(三十三)龙女龙女——龙女概览——龙女成佛——龙女出游——凌波龙女——凌波曲——许汉阳——龙女饼金——柳子华——刘贯词——龙女树
(三十四)龙子龙孙 帝王后代及其它——神物——龙生九子——bixi——蚩尾(鸱吻)——蒲牢——狴犴——饕餮——虫八虫夏(霸下)——狻猊——椒图——囚牛龙——嘲风——虫刀虫多——睚眦——张鲁女——龙子出壳——龙孙——龙卵
(三十五)龙威丈人(龙头目老)
龙的发展——龙的影响(八):
五、起源
(一)龙与鳄释名——祭鳄鱼文——鳄齿——鳄鱼其身——鳄鱼别号——鼍(扬子鳄)——岷山鼍——鼍魅——像龙形——鼍鼓——名土龙——闻鼓则鸣——向日吐水——如龙——白鼍——猪婆龙——湾鳄——鼍龙和蛟龙——龙就是鳄——龙起源于湾鳄——中华鼍龙——龙从鳄诸说——中华第一龙
(二)龙与蜥蜴蜥蜴——守宫——虺蜴——yan蜓——蝾螈——石龙子——蜥蜴目——蜥虎——鳄蜥——水旱二种——兴雨——医伤——吐雹——无角龙——蝎虎诗——茅山龙——小龙灵异——龙犹yan蜓——视蜥为龙——龙取材于蜥蜴类——云安小龙——犀浦小龙
(三)龙与蛇蛇——蛇目——龙子——澍雨——安天龙——龙螭——蛇变龙——黄蛇——配龙——龙类——兴云——龙皮——灵蛇——teng蛇——逐蛇说——人蛇——飞蛇——化蛇一长蛇——禺强——鸣蛇——委蛇——肥遗——龙的主干是蛇——禹为蛇名——龙蛇同源——龙蛇并称——蛇神化为龙——蛇转变为龙——蛇的神性——龙不是起源于蛇——原生龙不是蛇——嘉兴蛇龙 (四)龙与鱼鱼登龙门——鲤鱼龙化——龙鲤——鱼登龙门诗——观打鱼歌——五色鱼——鱼为龙象——乌龙——zhan——观水知龙——鱼龙变化——雨龙——金鱼潭龙——古井鱼龙——龙首人身鱼
(五)龙与马马为龙——三分龙性——龙如马——马如龙——天马——神马——乘黄——龙颅一龙翅——飞龙——龙马——马龙——龙刍——青龙——龙骧——圣主龙马——马生龙驹——小马封官——龙马赋序——天子须——翠龙——龙头——养龙坑——异马——于阗二龙——天马歌——咏马诗——御马——龙为马——河马为龙的模特儿——乾隆祥异——龙文——龙子——龙孙——龙媒——龙种——龙驹——龙蹄
(六)龙与牛龙是牛和蛇的结合——龙角取于牛——牛化为龙
(七)龙与猪龙首源于猪首——雷神龙身豕首——猪龙——三星他拉“龙”是马不是猪——猪龙湫
(八)龙与羊羊有一角为龙——白沙龙——羊龙潭——龙如羊形——龙羊 (九)龙与狗狗化为龙——鹄仓——后仓——乌龙——飞龙——杀狗得雨——白龙——类狗——龙形——狗王歌——天狗——龙若大犬——二犬乃龙
(十)龙与鸟龙起源于鸟——鹰龙——龙雀(飞廉)——飞龙——有翼的龙
(十一)龙与云云从龙——龙之灵——龙藏隐——小龙白云——龙的真相和实体是云——龙是云神的生命格——黄帝族与云——龙的原始意象——白云如龙——龙送云
(十二)龙与闪电龙之为虫——昭乎其高——见龙在田——飞龙在天——潜龙勿用——亢龙有悔——群龙无首——龙蛇如电——溪龙疾电——龙源于电——龙即闪电——苕溪龙——龙为闪电悖论
(十三)龙与恐龙恐龙——龙即恐龙孑存一支——“恐龙”词解——恐龙和“龙”无关——恐龙残存——恐龙灭绝原因
(十四)龙与凤凤的神性——龙凤呈祥——龙凤图腾——宫廷龙凤与民间龙凤——龙凤配
(十五)龙与虎
龙的发展——龙的影响(九):
六、图腾
图腾崇拜——图腾标记——伏羲龙图腾——龙为图腾说——文身习俗的图腾意义——龙图腾团族——龙是图腾残余的体现者——灵物崇拜——龙部落创龙及其发展——文化形态龙和本源龙——自然龙和龙图腾徽铭文化——扬子鳄图腾——蛇图腾——蛟图腾——“句”图腾——龙凤图腾艺术——人类审美意识之花——龙的现代图腾崇拜批判——神物崇拜和吉祥物
七、神性
(一)总论
(二)升天凌乎云气——时飞则飞——龙神之效——游于天——升天不达——鳞不可睹——江陵龙——地龙——龙水图——剑南龙——神龙赋——韦氏乘龙——赵生乘龙——尺木——龙漩窝——空中逐——龙天一龙骧
(三)变化变形——龙血入地——龙肉以醢——三患三苦——曹操说龙——龙赋——龙铭——玉尺化龙——蛇龙神化——费鸡师——安天龙——大孤龙
(四)灵异洞霄龙供乳——拜龙取米——龙窟烟气——火龙其日——子正角龙——龙尾取虢——虹头龙角——风龙阵——喷水暴卒——带石拔树——架布飞天——龙三头——鼠龙
(五)司水水物——荆水龙城——湘江龙——龙卵主水——神龙失水——武库井龙——白马泉龙——濯龙池——黑河巨龙——龙见城壕——单兴井龙——扈州江龙——阳水独角龙——婉转四渎——天师渠——兴庆池龙——五龙井——不处网罟之水——楚阳龙窝——城南龙湫——潜龙灌田——安西井龙——断女石龙狱——甘泽谣——汾水龙——当阳井龙——荆湘水龙——狼山潭龙——大孤山龙——宣和龙——芜湖龙祠——龙工——龙穴——龙湫——龙渊
(六)布雨怒龙求雨——壶龙吹雨——死龙降雨——雨龙入斋——思邈救龙——龙吟雨至——太守祈雨——三叟龙雨——邵武山龙——砚水为雨——水心龙镜——曲江龙——寿春龙——滋茂龙——雨必飞——飞龙引——百子坑赛龙诗——咏龙诗——龙卵诗——起伏龙行——龙挂——龙挂诗——龙湫歌——龙洞——龙的雨师形象——龙王——昙超请雨——龙雨——龙池祈雨——召龙兴雨——岛泉龙雨——释玄照——饶州柳翁——黄孽龙——龙溪巨蟹——杉洋龙潭——苍岭二龙——西馆桥石龙——陈州雨龙——祷雨诗——洞庭龙——孽龙行雨——天津求雨风俗——江苏求雨谚——四川越隽求雨风俗·耍水龙——山西保德土风拾零·龙鳞石——陕北“抬龙王”
(七)帝兆小神农拜见龙王——龙王抢神农——感神龙——神龙首——黄帝黄龙体——黄帝驾蛟龙——黄帝铸龙鼎——乘龙上天——黄陵衣冠冢——黄龙坠——其兽黄龙——帝喾——乘龙——尧——应赤龙——舜——湘妃竹(舜斗恶龙)——金竹扫墓——变做游龙——鲧腹生禹——虬龙禹——夏有龙瑞——禹受禅·蟠龙奋——禹用神龙——禹斩龙——禹凿龙门——射龙——君象——祖龙(秦始皇)——汉高祖——汉武帝——光武符应——孙权——孙亮——魏文黄龙——晋元帝——晋烈宗——郭璞龙耳——宋武龙章——齐高授位——唐大宗——唐玄宗——唐肃宗——宪宗龙木——唐武宗——宋太祖——龙目——龙升——龙飞——龙纪——龙朔——龙脉——龙种——龙凤——龙潜——龙兴——龙德——龙战——龙颜——龙鳞——龙斗——龙行虎步——龙蟠虎踞——龙驭宾天
(八)人瑞孔子——曹凤——潘君龙异——张鲁女——白龙翁——得婿如龙——龙相——石晋龙斗——溪龙时祥——吴渗二龙——涂氏井龙——涂知县梦龙——梦龙擎空——裴度龙种——杨三元——状头入相——洪实龙——龙瑞——飞腾之象——乘龙——胡门四龙——龙桥乔氏——龙亢——龙穴——龙光——龙官——龙性——龙武——龙津——龙飞——龙庭——龙马——龙逸——龙树(龙胜、龙猛)——龙象——龙凤——龙驹——龙头——龙曜——龙蟠——龙韬——龙骧——龙门客——龙虎榜——龙飞榜——龙山落帽——龙丘居士——龙吟虎啸——龙虎将军——龙章凤姿——龙盘凤逸——龙骧虎步——龙骧虎视——龙跃凤鸣——龙一猪——飞龙乘云——亢龙有悔——龙门点额——龙驹凤雏——潜龙——攀龙附凤——骥子龙文——卧龙
(九)论争我不喜欢龙——中国不再是龙——何必生龙的气——龙辩——且说龙的评议——谈龙神崇拜
龙的发展——龙的影响(十):
八、节日祭祀
龙的节日——龙头节——祭龙——祭大龙——祭龙潭节——龙潭祭——春龙节——龙抬头节——龙抬头日兆——春龙节(大巴山)——接龙——迎青龙——看龙场——谷雨祭龙王——白龙生日——祭龙王(崩龙族)——龙王庙会——龙歌节——祭龙王节(云南藏族)——龙船节——端午节——龙生日——分龙日——晒龙袍节——晒龙袍日兆——龙母上天节——龙公上天节——接龙(湘西苗族)——旭独龙节——独龙族“龙”节——龙忌——龙祠——龙尾——龙角——龙星——龙纪——龙华——龙集——龙汉——龙——龙蛇火——龙光瑞像——龙度天门
九、音乐歌舞
飞龙作效八风之音——龙蛇歌——龙丘引——龙吟——龙笛——龙龈——崩龙刻——龙的传人——中国龙——相聚在龙年——中国,龙的故乡——鱼龙曼延——龙舞——玩龙灯——侗族龙灯——耍龙灯——武昌龙灯——黄陂龙灯——泸县龙灯——长沙龙灯——铜梁龙灯——烧龙——舞龙——龙头蚕身灯——商州龙灯戏——牵手跳龙门——耍白象青龙——龙池乐——舞灯——旱龙船——旱船——龙凤船——游江(风俗歌·龙船曲)——灯调(旱龙船)——跑旱船——斗牛——放河灯——跳乐——接龙舞——板凳龙
十、戏曲曲艺
龙戏的分类——戏曲脸谱上的龙——龙套——龙江剧——九龙口——二龙出水——合龙——乌龙绞柱——黄龙滚——水龙吟——紫金冠·龙纹——堂帽·铸金龙——九龙冠——双龙鞑帽——莽·云龙·独龙·团龙——帔·龙凤团花——箭衣·龙纹——龙套衣——团龙马褂——斗篷·大龙——门枪旗·龙形——大纛旗·舞龙——方纛旗·戏珠舞龙——龙凤掌鼠——柳毅传书——张生煮海——龙膏记——桔浦记——二奇缘——龙舟会——龙灯赚——钓鱼船——五龙祚——乘龙佳话——龙凤呈样——卧龙吊孝——锁五龙——魏征斩龙——挂龙灯——困龙床——龙虎斗——双龙会——穆柯寨——杨排风——断后龙袍——乌龙院——龙江颂——龙舟——玉夔龙——中日两国艺术家合演《龙王》
十一、竞技游艺
龙舟竞渡——赛龙舟——江苏龙舟游舫——施洞口龙船节——屈子祠“祭龙头”——划龙船——西湖龙舟赛——顺德龙潭赛龙碑——龙舟赛——跑龙赛——打花龙——龙年龙谜
十二、武术健身
火龙拳——三皇炮捶·腰似龙行——孔门拳·乌龙绞柱·龙脚拳·龙虎斗——六合拳·行龙拳——少林五拳·龙拳——少林禅门·犹如蛟龙——心意六合拳——龙尊——地躺拳·乌龙绞柱——孙膑拳·龙腰——查拳·龙摆尾拳——洪门拳·蟠龙枪——南拳·屠龙拳——唐拳·走如龙行——劈挂拳·青龙——翻子拳·龙形翻——双龙指——龙头掌——龙爪——龙须拳——骑龙步——青龙出水——青龙摆尾——乌龙绞柱——青龙出水——雀地龙——龙须钩——金龙抓——崩龙刀——九节八卦龙头凤尾亮银盘龙棍——龙头杆棒——飞龙长拳——龙凤双剑——龙行刀——龙行剑——龙行战剑——养生与保健
十三、药物香料
龙药——龙骨——龙角——龙齿——龙皮——龙脑——龙脑香子——龙脑膏香——龙膏——龙盐——龙香——龙涎——龙涎香——龙嫠——龙子衣——龙胆——大叶龙胆——龙珠——龙舌草——龙舌箭——龙利叶——龙骨莲——龙须参——龙珠子——龙珠果——龙珠根——龙眼叶——龙眼肉——龙眼壳——龙眼核——龙眼花——龙眼根——龙船花——龙葵子——龙葵根——龙牙草根——龙利叶花——龙眼树皮——龙船乌泡——龙船花根——龙须眼子菜——龙船花茎叶——九龙根——九龙藤——上山龙——小龙胆草——小过江龙——小叶双眼龙——飞龙掌血——五爪龙——五龙根——五爪金龙——五爪金龙花——乌龙摆尾——乌奴龙胆——水龙骨——水龙胆草——玉龙鞭——古山龙——石龙子——石龙刍——石龙芮——石龙胆——石龙刍根——石龙芮子——白龙头——白花龙胆——老龙皮——过山龙——过江龙——过坛龙——过江龙子——伏龙肝——斩龙草——斩龙剑——金边龙舌兰——降龙草——地龙——龙宫方——龙胆泻肝汤——龙胆泻肝汤(《局方》)——大青龙汤(张仲景)——小青龙汤(张仲景)——斑龙丸——当归龙荟丸(刘河间)——抱龙丸(罗谦甫)
龙的发展——龙的影响(十一):
十四、起居用具
龙户——龙邸——龙宫——龙堂——龙楼——龙渊——龙庭——龙座——龙床——龙驭——龙舆——龙舟——龙船——龙车舟——龙骧——龙车盾——龙尾道——龙巴门——龙安——龙图阁——龙灯——龙烛——龙头——龙刀——龙勺——龙钵——龙梭——龙勒——龙节——龙漏——龙皮扇——龙髯拂——龙尾车——龙骨车——龙骨水车——龙门桩——龙门板——龙门架——龙门刨床——龙门铣床——龙门起重机——龙脑钵盂
十五、服装面饰
龙甲——龙具——龙的——龙纱——龙绢——龙卷——龙衮——衮——龙袍——朝服——龙火衣——折玉龙钗——龙角钗
十六、饮食瓜果
龙茶——龙芽——龙团——龙凤茶——龙凤团——宋代龙茶——密云龙——龙井——龙井茶——径山龙井——西湖龙井——乌龙茶——龙膏酒——食龙——龙食——盘龙馒头——南京“一条龙”包子——龙须面——龙抄手(馄钝)——龙爪粟——海龙米——蟠龙菜——白龙月霍——龙人河螃蟹——龙池鲫鱼——龙须菜——龙鹤菜——龙虱——龙虾——龙头鱼——龙爪葱——龙雏——龙肝豹胎——龙井虾仁——乌龙赏月——龙虎斗——菊花龙虎凤——戊辰龙菜(广州、北京、西安)——沈阳龙菜——飞龙汤——龙荔——龙眼——福建龙眼——龙目——龙蹄——龙肝瓜——蟠桃
十七、工艺美术
龙和工艺美术——玉龙之后——龙的民间工艺美术——龙泉——龙渊——龙光——龙泉宝剑——龙泉青瓷——龙舒贡席——龙眼木雕——九龙公道杯——发雕飞龙——壮家“龙亭”——马踏龙雀——龙雀——龙辅——陕西飞龙
十八、书画票币
龙书——龙书——龙爪书——龙须友——龙尾砚——龙香剂——龙宾——龙荧——龙凤花笺——龙跳虎卧——龙蛇飞动——龙琢龙——刘鸿雁的“泼墨龙”——龙画——最早的龙画——画龙柱——画龙点睛——题群龙图——文身——龙章——龙文——全图——大型画册《龙》——林义胜摄中国龙——“大龙”邮票——“小龙”邮票——“万寿”纪念邮票——话说《大龙》邮票——清代邮票上的“鱼龙变化”——以“龙”为图案的邮票——中国龙年生肖票——“兔姑娘”喜绘笑龙——澳门龙年邮票——龙币——龙洋——龙金——龙与钱币——泉海游龙——龙年纪念金币——香型龙年生肖纪念铜章
十九、著述文章
龙光——龙章——龙钟——龙藏——龙趼——龙韬——龙鳞——龙虎经——龙洲集——龙城录——龙川文集——龙威秘书——龙龛手鉴——龙筋凤髓判——龙潭虎窟——龙鳞装——龙文鞭影——龙沙纪略——龙门扶风——龙蛇之章——屠龙之技——强龙不压地头蛇——雕龙——文心雕龙——龙川词——龙洲词
二十、树木花草
龙柏——龙爪槐·龙爪柳——龙爪枣——龙鳞松——九龙松——九龙柏——卧龙松——龙凤松——蟠龙松——龙角木——龙脑树——龙脑香树——龙血树——龙须藤——龙葵——龙牙花——龙牙草——龙吐珠——龙舌兰——龙须草——龙须——龙须菜——龙爪花——石龙芮——五爪金龙——水龙——细子龙——吉龙草——石龙牙草——龙角——龙口花——龙面花——龙牙百合——龙尾苏铁——龙须牡丹——龙须海棠——紫龙须——绕龙花·游龙草——龙柱——蛇龙球——龙胆花——龙船花——仙人掌“龙”种——牡丹“龙”种——菊花“龙”种——龙脑菊——龙公竹——龙孙——龙华——龙衔——龙钟
龙的发展——龙的影响(十二):
二十一、建筑名胜
(一)北京 天安门——故宫——太和殿——故宫九龙壁——北海九龙壁——五龙亭——龙城——龙潭湖公园——龙潭公园——黑龙潭——龙王堂——龙泉寺戚继光诗碑——青龙倒吸水——龙门涧——龙骨山——王公坟地·龙脉·龙头·龙山·驮龙等——龙迹——龙庆峡——国庆龙塑
(二)天津 盘龙山——少林寺·红龙池——古佛舍利塔——挂月峰·降龙庵——独乐寺·鸱尾——龙飞渡跸得天津
(三)河北 黑龙洞——鸡冠山·盘龙松——须弥福寿之庙·鎏金龙——普乐寺·二龙戏珠——热河泉·龙舟——汤泉·木雕云龙——清东陵·龙门口·龙风门·龙蝠碑·金龙缠御柱·龙凤陛石等——山海关·老龙头——金代石幢·雕龙——永通桥·题诗——安济桥·题诗——清西陵·云龙·蟠龙·万龙聚会等——五爪龙·龙凤望柱·龙凤石·卧龙松·金龙峪等——伍仁桥·盘龙柱——大观圣作之碑双龙碑额·卷龙缠枝牡丹图案——河北的“龙”字地名——龙兑
(四)山西 天龙山石窟——龙山石窟——大同九龙壁——五龙壁——三龙壁——藏山·龙凤松·黑龙池——龙王殿——南禅寺·龙王殿——天柱龙泉——朱氏牌楼·盘龙·行龙——龙泉寺——原起寺·青龙宝塔——仙堂寺(五龙寺)·黑龙潭——二仙宫——灵空山·五龙池——龙门寺——龙祥观——龙子祠泉——崇宁殿·盘龙柱——文庙·五龙影壁——广仁王庙(五龙庙)——三清殿·巨龙——青龙寺——龙虎殿——禹(龙)门口
(五)内蒙古 龙泉寺——龙荒——龙堆
(六)辽宁 永安石桥·二龙戏珠——崇政殿·金龙蟠柱·贴金雕龙扇面大屏风——大政殿·双金龙蟠柱——清宁宫·龙凤纹五彩琉璃——昭陵·蟠龙壁——福陵·蟠龙壁——五龙宫——龙泉寺——香岩寺·盘龙松——五龙背温泉——李成梁石坊·浮雕龙——龙首山——烧锅营子燕长城址·石龙·土龙
(七)吉林 缉熙楼·梨木雕龙八展书案——黄龙府——龙潭山高句丽山城——龙潭——五盔坟五号墓·青龙·托龙·蟠龙·龙虎缠结等——龙虎石刻
(八)黑龙江 龙沙公园——渤海上京龙泉府故城遗址
(九)上海 龙华——汇龙潭——青龙塔
(十)江苏 龙蟠虎踞——内外五龙桥——禁约碑·龙脉·双龙戏珠——孝陵殿·龙凤纹云柱——谭延kai墓·龙池——八功德水——栖霞山·龙山——乌龙潭——七桥瓮·人面龙头像——玄武湖——崇正书院·石雕龙头——云龙山——云龙山石佛——龙洞石刻——皂河龙王庙——北固山·龙埂——南朝萧绩墓石刻·二龙衔珠——惠山(九龙山)——锡山·龙光塔·龙光寺·龙光洞——周处庙——拙政园·浮雕夔龙隔扇——龙头山——盘门(蟠门)——兴福寺·破龙涧
龙的发展——龙的影响(十三):
(十一)浙江 天龙寺造像——黄龙洞——龙泓洞——小龙泓洞——回龙桥——龙泓涧——龙井——岳庙·龙凤匾——龙门古镇——吴汉月墓石刻·青龙——十二生肖石——白龙潭——龙兴寺经幢——七里泷——龙门港——玲珑山·卧龙寺·龙潭瀑布——龙泉山——灵岩·龙鼻洞——大龙湫——西龙岬——黄龙宫——龙瑞宫记摩崖石刻——龙华寺——越王峥·九龙缠顶·龙王池——龙山摩崖刻石——五泄——南天门·环龙桥·龙眼井——多宝塔·蟠龙柱——法雨寺·九龙殿——九龙山——黄龙山——双龙洞——龙嘴洞
(十二)安徽 黑龙潭——东崖·苍龙昂首——天台峰·龙头峰·龙珠峰——龙子河——龙头石·九龙瀑——九龙峰——白龙谭——五龙潭——龙兴寺——龙潭洞和县猿人遗址——陋室·龙池——龙泉洞——齐云岩·龙王岩·龙泉池——石桥岩·大龙宫——射蛟台——邓石如故居·龙山风水——小孤山·龙角石·龙耳洞——龙眠山——花戏楼·蟠龙·二龙戏珠
(十三)江西 龙沙亭——孽龙洞——龙首崖——黄龙寺——龙门——龙宫洞——龙虎山——龙头山塔——龙江书院——攀龙书院——龙珠阁——龙池——龙眼泉——水龙洞
(十四)福建 回龙桥——白云洞·龙脊道——陶江石塔·双龙戏珠——姬岩·龙都津——龙江桥——玉华洞·五龙吐珠——东门石坊·双龙朝天——龙华双塔——大王峰·投龙洞——天心岩·九龙窠——水帘洞浴龙池——支提寺·金龙紫衣——天后宫·青石龙柱——龙山寺——龙潭——龙崆洞
(十五)山东 七十二泉·“龙”泉——五龙潭——龙洞山——龙虎塔——犹龙洞——龙潭瀑——古柏盘龙——老龙湾——龙泉温泉——九龙山摩崖石刻——孔庙“龙迹”——孔府“龙迹”——孔林“龙迹”——周公庙“龙迹”——九龙山汉代摩崖墓群——斗母宫·卧龙槐——黑龙潭——百狮坊·透雕云龙
(十六)河南 城隍庙·滚龙——初祖庵·游龙·盘龙——永泰寺·四龙石雕——碑楼寺石碑·螭龙——龙亭——宋金皇城遗址·龙凤飞云——宋外城遗址·护龙河——大雄宝殿·彩画飞龙——北清真寺——山陕甘会馆·双龙戏珠——龙门石窟——古阳洞·九龙灌顶——龙门二十品——洛阳龙门风景名胜区——龙门山色——龙池金鱼——潞简王墓·二龙戏珠——永和桥·浮雕龙头——九龙三泉——恩荣坊·龙凤板——文庙·四龙戏二珠——文庙大成殿·滚龙云气——禹王锁蛟井——龙泉——小商桥·龙头
(十七)湖北 盘龙古城——绿影龙壁——瀑雨池·石雕龙头——回龙寺——鞭打五龙——龙泉书院——龙蟠矶——高桂三潭·白龙现——龙港——九宫山·龙湫飞泉——拜风台·五龙八仙——八宝山(龙山)——龙桥河古井——开元观·龙凤图案——江冫卖宫·龙井——龙山——便河(龙门河)——白龙寺——昭君井·龙水——玉虚宫·浮雕蟠龙——磨针井·五龙捧圣——五龙宫
(十八)湖南 柳毅井——炎帝陵·龙脑石——关圣寺·贴金盘龙——文庙·镂雕蟠龙——回龙塔——法相岩·龙甲神像——龙兴寺——回龙桥——张家界·金鞭岩——余家牌坊·龙凤纹饰
(十九)广东 东西铁塔·行龙火珠——龙穿水瀑布——龙洞——尤泉峡——宕石·青龙吐珠·老龙洞——龙兴寺石塔——龙宫岩——葛洪炼丹灶·云龙——阆风岩·蛟龙窟——石室岩·龙床——敞天石洞·龙潭——国恩寺(龙山寺)——九龙海关的由来——深圳的“龙歧澳”
(二十)广西 白龙湖——灵源·龙津吐壁——大龙潭——龙隐洞及龙隐岩——木龙洞——木龙洞石塔——白龙洞——阳朔公园·龙洞——乳洞岩·龙田——系龙洲——龙州花山壁画——白龙洞石达开诗刻——龙华寺——珍珠城(白龙城)——冷水瀑布(神龙喷水)——龙潭
龙的发展——龙的影响(十四):
(二十一)四川 龙街龙巷——龙潭和洛带——孟知祥墓·浮雕青龙——明蜀僖王陵·盘龙戏珠——青羊宫铜羊·龙角——八卦亭·镂雕盘龙——禹王宫·九龙壁——川北会馆·龙凤陶砖——伏龙观——黄龙溪古镇——鹤鸣山·双龙浮雕——重庆自然博物馆·恐龙陈列室——龙洞石龙——龙脑桥——法王寺·龙藏——九龙聚宝石雕——龙凤祠——龙居寺壁画——平阳府君阙·青龙——广元千佛崖摩崖造像·天龙八部——皇泽寺摩崖造像·天龙八部——卧龙山千佛崖——重龙山北崖——龙鹄山道教造像——龙崖石刻——飞来殿·泥胎蟠龙——白龙洞——伏虎寺(神龙堂)——洪春坪·莲灯纹龙——清香阁·白龙江·黑龙江——白帝城——龙脊石——渠县汉阙·青龙——禹王宫·龙池——高颐墓阙及石刻·蟠龙——王晖石棺·龙虎——黄龙寺——卧龙沟——大宁河风光·小三峡(龙门峡、双龙峡、双龙上峡)
(二十二)贵州 龙坪瓦厂寺——龙坑场石雕牌坊——海龙囤——九龙洞——织金东山·飞龙——文庙·石雕龙柱——安顺龙宫——灞陵桥瀑布·波涌玉龙——招提·石龙门——青龙洞——龙王峡——九龙池
(二十三)云南 龙潭山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晋宁盘龙寺——土主庙大殿·龙头——龙门——黑龙潭——圆通寺·盘龙——飞龙瀑——翠湖(九龙池)——晋宁摩崖造像·踏龙——爨龙颜碑——九龙池——龙泉池——龙洞垂帘·元龙阁——玉龙雪山——黑龙潭——异龙湖——文庙·云龙——双龙桥——曼飞龙塔——苍山·马龙峰——龙口城遗址——黄龙潭——凤眼洞与龙眼洞——剑川石窟·龙头椅——感通寺·龙女花——云世祖平云南碑·浮雕双龙——无为寺元代古杉
(二十四)西藏 龙王潭——御制平定西藏碑·石雕云龙——御制十全记碑·石雕云龙——药王山·龙脉
(二十五)陕西 龙首原——乾陵·青龙门——九龙汤——卧龙寺——青龙寺遗址——神农祠·九龙泉——龙桥——盘龙山——仙人洞·二龙戏珠——轩辕黄帝陵·桥山龙驭——唐家坪琉璃塔·浮雕行龙——石池寺石窟·二龙戏珠——龙门——苍龙岭——白龙洞——东龙山双塔——以龙起名的西安街巷——三龙山·三龙沟·龙尾沟
(二十六)甘肃 慈云寺女真文·铁钟·双龙——伏羲庙·螭首·龙头——黄龙碑——龙勒——莫高窟群龙
(二十七)宁夏 老龙潭——宏佛塔·龙凤图案
(二十八)新疆 雅丹奇观·龙城——龙沙——龙漠——白龙堆——化石九龙壁
(二十九)台湾 龙山寺——龙门客栈——南瑶宫·青龙石住——龙岩冽泉——七美岛·龙埕
(三十)香港 九龙城——九龙公园
二十二、龙在国外
外国人眼中的“龙”——英格兰神话传说中的“巨龙”——日本的龙神——日本的龙凤——朝鲜的龙凤——东南亚的龙凤——美洲的龙凤——世界上最长的舞龙
二十三、龙联集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