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的振兴需要文化的振兴
来源: 文汇报 |
文汇报(赵启正):●和中国对外贸易“出超”相比,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和传播则是严重“入超”,存在“文化赤字”。在语言文化方面,中国和西方的交流也处于严重逆差状态 ●中国对外文化传播的严重赤字和入超,并不是某一个或几个部门的问题,而是因为我们文化这个软实力本身包括文化对外传播能力还不够强大。中国无意强权,但作为一个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文化发源地,只出口电视机,不出口电视机播放的内容,也就是不出口中国的思想观念,就成了一个“硬件加工厂” ●历史和现实证明,任何民族文化的断裂,必然导致这个民族的衰退。而民族的振兴,始于文化的复兴。只有在世界文化占有一定的份额,才能成为文化大国。只有文化大国,才可能成为世界强国。从某种意义上说,谁开始喜欢你的文化,你就开始拥有了谁 中国是四大文明发源地之一,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世界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几百年来,中国逐步落后,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呈现严重的逆差。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文化交流和传播日益改观,取得了很多成就,但文化严重逆差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并且,外国文化向中国输入不断强化。我们认为,中国要成为社会主义强国,必须要政治、经济和文化同时强大。 和中国对外贸易“出超”相比,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和传播则是严重“入超”,存在“文化赤字”。以图书为例,多年来我国图书进出口版权贸易大约是10∶1的逆差,出口的图书主要是到一些亚洲国家和我国的港澳台地区,面对欧美的逆差则达100∶1以上。2004年,从美国引进图书版权4068种,输出14种;从英国引进2030种,输出16种;从日本引进694种,输出22种。2005年,对美版权贸易是4000∶24。文艺演出也有类似状况。从1999年到2002年,仅俄罗斯就有285个文艺团体到中国演出,同期中国到俄罗斯演出的文艺团体只有30个,大约相差10倍。从2000年到2004年,中国进口影片及影视作品4332部,而出口影片却屈指可数。美国电影的生产量只占全世界的5%——6%,但放映时间却占全世界放映总时间的80%。 在语言文化方面,中国和西方的交流也处于严重逆差状态。美国高中有大约2.4万人学中文,但学习法语的美国高中学生是100多万。美国3000多所大学,只有近800所开设了汉语课程。英国财政大臣布朗2003年来中国时说,英国在继续进口越来越多的家电、服装和其他东西的同时可以用出口一样东西来平衡,这就是英语。英语教学作为一项出口,它的价值在五年里已经从65亿英镑增加到了103亿英镑,大约占GDP的1%。 一种语言形成霸权后,就意味着以这种语言为母语的国家和民族将很容易拥有信息霸权和文化霸权,并会影响政治话语权。《圣经》中的“黄金法则(希望别人如何对待自己,自己就如何对待别人)”,不仅基督徒熟悉,西方人熟悉,也传遍世界大部分地区。而我们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念,比“黄金法则”更久远、更美,但没有在国外广泛流传。 我想强调一点:中国对外文化传播的严重赤字和入超,并不是某一个或几个部门的问题,而是因为我们文化这个软实力本身包括文化对外传播能力还不够强大。 英国的撒切尔夫人最近说,中国不会成为超级大国,“因为中国没有那种可用来推进自己的权力,而削弱我们西方国家的具有国际传染性的学说。今天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 历史上曾出现罗马强权、英国强权和美国强权。三大强权都是以强大的经济和军事这些硬实力为物质基础,但同时,三大强权也无一例外地以强大的文化形态和政治制度这些软实力为精神基础。文化上的优越感和吸引力是三大强权的共同特点。罗马是依靠优越的军事组织和文化吸引力进行统治的。英国把欧洲文化推向全世界,英语更成为世界性语言。美国强权的建立实际上依赖其通俗文化、包装了的意识形态和所谓的民主制度。 中国无意强权,但作为一个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文化发源地,只出口电视机,不出口电视机播放的内容,也就是不出口中国的思想观念,就成了一个“硬件加工厂”。文化不是化石,化石可以凭借其古老而价值不衰;文化是活的生命,只有发展才有持久的生命力,只有传播,才有影响力,只有有影响力,国之强大才有持续的力量。所以,文化不仅需要积淀,还需要振兴,需要创新。 中国要振兴文化,并对世界文化作出较大的贡献,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 ——中央要制定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其中,对外传播和输出文化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可一笔带过。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国力的竞争也已经以“文化力”为焦点。所以,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文化对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未来命运的基础、支柱和关键作用,要把振兴文化提到文化安全的高度,有了文化安全,才能谈到价值观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要把振兴文化和对外传播文化提到民族命运的高度,文化的振兴和输出关系到国家的强大和民族的未来,必须纳入国家发展战略。 ——输出文化要培养人才,组织队伍。这支队伍不是简单的翻译队伍,是面对外国的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受众的一支有传播能力的队伍。 ——振兴文化需要加强文化教育,比如,有条件的大学设立文化学系,系统地进行文化的教学和研究,培养文化人才。 ——在文化贸易中,要增加一些对外国公司的约束条件,如让它们承担中国文化产品出口的任务。 党的十六大报告和十六届四中全会都强调了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文化复兴的战略意义。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提出要“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协调发展。历史和现实证明,任何民族文化的断裂,必然导致这个民族的衰退。而民族的振兴,始于文化的复兴。只有在世界文化占有一定的份额,才能成为文化大国。只有文化大国,才可能成为世界强国。从某种意义上说,谁开始喜欢你的文化,你就开始拥有了谁。 我们的伟大祖先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我们要继承祖先的光荣,必须创造出新的先进的中华文化,才能实现我们梦寐以求的强国之梦。 (作者为全国政协外事委副主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主任)
淮阳:伏羲文化的厚土中华姓氏的根 |
刘翔南来到太昊陵格外高兴,作为学术专家,特别是一个研究姓氏学的专家,在这里他充分感受着第二届中华姓氏文化节“中华一脉、万姓同根、寻根谒祖、共谋发展”的热烈气氛。
在太昊陵前祭拜后,刘翔南打开了话匣子:“伏羲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三皇’之一,史载其生于成纪,建都于陈,死葬于陈。伏羲的建都之地和葬地‘陈’,就是现在的淮阳,在这里研究伏羲文化有着相当好的基础。自古以来,中国人都把伏羲视为‘人祖’、称为‘龙师’,予以高度尊崇。以往史学界通常认为伏羲是个虚拟的神话传说人物,自近代考古的不断发展,有人把伏羲作为一个神话了的具体人物加以确定并进行研究。我觉得,从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上来看,应当能够确定中国上古时期有一个伏羲时代。”
在古陈州的街道上行走,刘翔南感慨道:“淮阳作为羲皇故都所在地,是伏羲时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伏羲时代的许多重大发明创造活动都应以这里为基地进行,特别是其‘制嫁娶、正姓氏’制度的形成和确立,无疑与淮阳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可以推断,中华万姓一统,始自伏羲,而羲皇故都淮阳,是中华姓氏最早的肇源之地。”
“周口不仅是中华姓氏的肇源地,还是当代中国许多姓氏的祖源地,其中李、陈、王、孙、胡等100多个大姓直接起源于这里。”刘翔南认为,“源于周口的姓氏绝大部分出自周代陈国和战国时期的齐国(田齐)。今淮阳是周氏陈国故都所在地。陈国于春秋末期被楚国所灭,其后以国为氏,形成陈姓。”据报道,中国第一大姓李姓,人口近亿,李姓始祖是老子。还据有关部门初步统计,直接起源于周口的姓氏130多个。 “这里是伏羲建都、生活的地方,在伏羲文化、姓氏文化的研究方面有绝对优势,没有什么地方可以替代。”刘翔南对淮阳姓氏文化的发展前景极为看好。(李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