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北京周易研究协会 | 中国周易研究总会 | 北京贤林传统文化研究 | 天下神奇天佛寺 | 天地风水学 | 图片 | 下载 | | |
您现在的位置: 韶山周易 >> 中国周易研究总会 >> 韶山 >> 正文 |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
|
|||||
历代周易高师 | |||||
作者:佚名 理学来源:本站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9-16 | |||||
伏羲,又称伏羲、伏牺、宓羲,宓栖、包牺、庖牺,或作皇牺、羲皇、牺皇,一说伏羲即是太昊,距今约6500年左右。伏羲是古代神话中传说的部落首长和有类的始祖,姓风,建都于陈(今河南濮阳)。《周易•系辞下》:“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以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近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史记•太史公自序》也说:“余闻先人曰,伏羲至纯厚,作《易》八卦。”认为八卦是伏羲所画。 神农氏传说中的炎帝,亦称连山氏、烈山氏。相传为姜水人(今湖北随县)人,姜姓,诞生之地称为烈山。是中国农业和医药的发明人。相传,神农氏扩大了伏羲易的运用范围,“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嗑》”(《周易•系辞下》)。 黄帝传其演八卦为六十四卦,作《连山易》 号轩辕氏、有熊氏,又号归藏氏,是中华民族的祖先。相传,黄帝将伏羲之易推而广之,钩深致远,制器尚象,发明了文字、天文、历法、舟车、宫室、杵臼、棺椁、衣衾等,并据《易》之理,兴礼乐,治百官,济万民,作兵家八阵法大破蚩尤。黄帝之易以《坤》为首卦,认为《坤》象地而属土,万物均坤土之功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故其《易》称为《归藏易》。 周文王商末周部落领袖。周族是夏商时后起的一个姬姓部族,相传始祖为后稷,传十五代到文王。文王名昌,又称昌伯。文王爷爷公亶父迁都至岐阳周原,《诗经•鲁颂》说:“后稷之孙,实维大王,居岐之阳,实始翦商。”当时就定下了灭商的决策,经公亶父—季历—文王—武王四代的不懈努力,才完成灭商的大计。周文王不断扩大自己的实力,使殷王朝大为震惊,将其关羑里监狱达七年之久。在此期间,文王重新演《易》,并作卦辞,寄托了他的政治主张,将无言符号变成了有生命的语言,成为西周的建国纲领。 周公西周杰出政治家,姓姬名旦,亦称公旦,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因封地在周(今陜西岐山),史称周公。他助文王扩大周的势力,帮武王灭了殷,又佐年幼的成王数次东征,平定了武庚及东方少数民族的叛乱,巩固了新生的西周政权,可谓三朝元老。他自称“多才多艺,能事鬼神”(《尚书•金滕》),在父文王作卦辞的基础上,又为卦作了爻辞,使一部完整的《周易》流传于世。他又遵武王之命,建造洛邑,使周王朝又延续了500多年。 老子 春秋末期著名思想家,道家学说的创始人。姓李名耳,溢号为聃,字伯阳。楚国苦邑(今湖南鹿邑)人,曾任周朝守藏室之史。据说,孔子曾向他问礼。后见周朝衰落而隐居,著有《老子》(又名《道德经》)一书。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春秋末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孔子对《周易》有很深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史记》载:“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书三绝”。相传《易传》是孔子所著,有《系辞上下》、《文言传》、《彖辞上下》、《象辞上下》、《说卦传》和《序卦传》,共十篇,又称《十翼》,是易学的重要著作。孔子摒弃了《周易》的卜筮功能,注重研究其哲理思想,提出“不占而已矣”的观点,认为只要用《周易》揭示的哲理去指导思想、行为,不要去占卜。虽说孔子是用儒家思想去研究和解释《周易》,所解不完全是《周易》的本义,但他对易学的发展是功不可抹的,如果没有孔子的这些论述,或许我们今天还不知道《易》在说什么。 鬼谷子 相传为战国时楚人,纵横家之祖。姓名传说不一,因隐居于鬼谷,而号称鬼谷子,后人或称之鬼谷先生。长于养性持身和捭阖之术,据《史记》臷,其为苏秦、张仪之师。其学源自《易》论,因变无常,从黄老“心术”,论世御事,讲求内外损益之理,后来又演变为“反应”、“揣摩”之术,为纵横家所宗。今传《鬼谷子》一书,为后伪托。 董仲舒(前179—前104)西汉今经文大师,汉代新儒学的奠基者。广川(今河北省栆强县广川镇)人。景帝 孟喜 西汉今文经学家,今文易学“孟氏学”的开创者。字长卿,东海兰陵(今山东苍山兰陵镇)人。宣帝 焦延寿西汉易学家,字赣,梁国(今河南商丘)人。家贫寒,曾因好学而得到梁王资助。学成之后,为郡吏察举,补小黄令,元帝时为三老。政绩优异,专攻易学,曾从孟喜学《易》,自称得孟喜真传,后传之与京房。其说长于灾变,注重易象,以一卦变六十四卦,六十四卦共演变为四千零九十六卦,每卦之下皆有韵文繇辞。著有《易林》十六卷,《易林变占》十六卷。 京房(前77—前37) 西汉今文易学“京氏学”的开创者、律学家。东郡顿邱(河南清丰西南)人。曾学《易》于焦延寿,以通变说《易》,好讲灾异。元帝初元四年,以孝廉为郎, 郑玄(127—200) 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山东高密东南)人,东汉末年经学、易学大师。博通经学精于天文历法。少而好学,不乐为官。游学十余年,复归乡里,聚徒讲学,弟子众多。后因党锢事被禁,便潜心著述。其著述以诠释古今经文为主,成为汉代经学集大成者。其易学著作有《周易注》、《易赞》、《易论》、《易纬注》,现仅存《易纬注》,其余已失传。其易学的主要观点有:1、以爻辰说解释《周易》经传,力图揭示卦辞和爻辞之间的内在联系。2、以五行解释《周易》,将“大衍之数”看成是五行之气生化万物的法则。 诸葛亮(181—234) 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字孔子孔明,谥曰忠武,琅琊阳都(今山东济南南)人。东汉末,隐居隆中,自比管仲、乐毅,被称为臥龙。建安十二年(207年),刘备三顾草庐始从之,帮刘备联合孙权,对抗曹操,建立了蜀汉政权。刘备称帝于成都,拜其为丞相。刘备死后,辅佐后主刘禅,被 封为武乡侯。足智多谋,通晓兵法,所传其通晓黄帝之兵家八阵法,并根据伏羲八卦和古代兵法,推演成八阵图。其军事思想、用兵之道,多与《周易》相通。著有《诸葛亮集》。 王弼王弼(226—249) 三国魏山(今河南焦作东)人,字辅嗣,魏晋易学易理学派代表。官至尚书郎。幼而聪慧,少年得志,即享盛名。其易学著作有《周易注》、《周易略例》、《周易穷微论》、《易变》、《周易大衍论》,前两种尚存。王弼解《易》,力排象数,注重义理,使《易》回归到孔子义理派的轨道,史上有“王弼扫象”之说。其易学观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古文经学派解《易》的阐发,排斥汉易的卜筮之说,提出“得意忘象,忘象取义”和理论,强调《周易》的哲理思想。二是用玄学观点解易,其基本命题是“天间万物皆以无为本”,认为自然无为、动息则静,将太极观玄学化,反对以太极为原初物质的观点。王弼的易学理论对后来易学研究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也有着消极的一面。 孔颖达 孔颖达(574—648) 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西)人,字仲达,亦作冲达。冲远。少聪敏,强记博文,通晓经学。陏大业初,举“明经”,授 李鼎祚李鼎祚 生卒年不详,资州盘石县(今属四川)人。唐代经学家,历官左拾遗、秘书省校书郎、殿中侍御史。他勤于读书,精于经学,尤通象数占学,著有《周易集解》、《连珠明镜式经》。他的易学观点,发挥了汉唐元气阴阳说,否定王弼以玄学解易,认为易学讲的是天象,提出“元气絪緼”说,用以解释“一阴一阳谓之道”及天地万物的形成。他认为,《周易》是儒、释、道的理论基础,是治国、平家、修身的正术。他是提倡汉易象数的代表人物。 陈抟陈抟(约871—989) 毫州真源(今安徽毫县)人,字图南,宁太宗赐号希夷先生,自号扶摇子。是易学图书派的创始人。后唐长兴年中,举进士不第,遂隐居修道。先在武当山服气辟谷二十余年,后居华山四十年,被称为“华山道士”。据《宋史》载“抟好读易,手不释卷”。其易学“不烦文字解说,止有一图,以寓阴阳消长之数,与卦之生变。”以图解《易》,所提出的易学图式,包括象和数两个方面的内容。所传之易图有:龙图、太极图、无极图等,使象数易学得到了传承和发展。 李之才 李之才(?—1043) 宋初易学家,字挺之,青州(今山东青州市,《宋史》作青社)人。其性朴率自信,倜党不群。天圣八年中进士,初为参军共城令,后为泽州金署判官,官至殿中丞。其易得穆修所传,属陈抟图书学派,后传之于邵雍。其易学著作已失传,今保存的只有《卦变图》,一是卦变反对图,一是六十四卦相生图。他开创了宋代卦变研究的先河 邵雍(1011—1077) 北宋著名易学家。字尧夫,谥康节,祖藉河籍范阳,少时随父邵占迁共城(今河南辉县),隐居于苏门山百源之上,故被后人称为“百源先生”,晚年定居洛阳。少时刻苦学习,博览群书,《宋史》称:“自雄其才,慷慨欲树功名,于书无不读,始为学,则坚苦刻历,寒不炉,暑不扇,夜不就席才数年。”共城令李之才闻其好学,授以“物理性命之学”。终身不为官,以研易为业,“探赜索隐,妙司神契,洞彻蕴奥,汪洋浩博,多自得者”(《宋史》),以先天象数之学名于世,与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并称“北宋五子”。其学在汉代象数学派的基础上,把陈抟等道教思想与易理相结合,使易学成为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使易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 周敦颐(1017—1073) 宋代著名易学家,理学家的奠基者。字茂叔,原名敦实,因避宋英宗旧讳故改名,谥元公。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曾筑书堂于庐山莲花峰下,取故乡“濂溪”为名,后人称之为“濂溪先生”。历任县主薄、县令、州判官、州通判、知州军等职,多为刑狱之官,政绩卓著。从政之余,“汲汲于传道授业”,程颢、程颐均是其弟子。善谈名理,深于易学。其《易》得穆修所传,“后学自有所见”,他参照道家的先天太极图和陈抟的无极图,绘制了一个新的太极图,并作《太极图说》,认为“无极”和“太极”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将道家和道教的无极观念引入于儒家的解易系统,建立了一个以易学为核心,融宇宙观、方法论、自然观、认识论以及伦理道德融这一体的、比较完整的哲学体系,对后世影响很大。其易学著作有《太极图说》、《通书》、《易说》等,后有编入《周子全书》。 朱熹(1130—1200) 南宋哲学家,著名易学家、教育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别号紫阳,谥文,世称朱文公。徽州婺源(今江西省婺源县)人。十九岁登进士弟,曾任泉州同安主薄、知南康军、秘阁修撰等职。为官不过十年,其余四十年过着讲学著书的生活,弟子众多。对经学、史学、文学、音律均有研究,精于易学,“继往圣将微之绪,启前贤未发之机”,影响极大。其易学集周敦颐、邵雍、张载等北宋以来易学家之大成,批判地吸收了各家的观点,自成体系。著有《周易本义》、《太极图说解》、《易学启蒙》等。在《周易本义》中首次将《河图》、《洛书》等九张易图公诸于世,确立了河洛之学,功不可抹。 蔡元定蔡元定(公元1135-1198)南宋律学家、易学家,字季通,建州建阳(今福建建阳)人。师事朱熹,长于天文、地理、乐理、历数、兵陈之说,精识博闻。其易学继承了汉易和宋易中象数学传统,除受邵雍数学影响外,又继承和发展了刘牧图书学派的河洛之学,成为元明清象数派的主要理论依据。他与朱熹合著《易学启蒙》,实为在朱熹指导下,由蔡元定成书。《启蒙》认为,《周易》中的象数来源于河洛,河洛之数的演变,形成八卦、六十四卦卦象,而河洛之数又出于“自然之理”。其易著还有《皇极经世太玄潜虚指要》、《洪范解》、《大衍详说》、《燕京原辨》等 张理张理 元代清江(今江西庐陵)人,字仲纯。元仁宗延祐年间(1314-1320)为福州儒学提举。张理一生博览群书,尤精于易学。兼取以邵雍为代表的“先天图”学,以周敦颐为代表的“太极图”学,以刘牧为代表的“河图洛书”学,融会贯通,自成一家之学说。他以解“龙图三变”而闻名。认为,第一变是“龙图未合之数”,共五十五数,上二十五是天数,偶天垂象也;下三十是地数,形地之象。第二变为“天地已合之位”。第三变而成龙图。按其说,龙图之变有两种情况:一是两图相重,即为五行生成图,刘牧称之为《洛书》;二是两图相交,即为“九宫图”,刘牧称之为《河图》。张理以图解《易》对后来的易学发展影响很大。著有《大易象数钩深图》、《易象图说》。 |
|||||
理学录入:hanqilin 责任编辑:hanqilin |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理学 | ||
诺查丹玛斯《诸世纪》- 清华 北大 周易课程 国务院振兴规划文化产业 独门古易 朱镕基传奇身世 从兄弟个数谈起 周易预测学 十大欺骗眼睛的图片 创造发明之八字 算八字全面阴阳五行4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