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北京周易研究协会 | 中国周易研究总会 | 北京贤林传统文化研究 | 天下神奇天佛寺 | 天地风水学 | 图片 | 下载 | | |
您现在的位置: 韶山周易 >> 中国周易研究总会 >> 伏羲 >> 正文 |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
|
|||||
神圣伏羲氏以帝王之尊列北京历代帝王庙首位 | |||||
作者:未知 理学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1-1 | |||||
神圣伏羲氏以帝王之尊列北京历代帝王庙首位
中华·始祖伏羲·为三皇五帝之首伏羲、女娲、炎、黄二帝、少昊、颛顼、喾、挚、尧、舜、禹、启(公元前2697~前2599)
历代帝王庙是明清两代祭祀帝王的场所。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创建了中国第一座历代帝王庙,明迁都北京后嘉靖皇帝再建北京历代帝王庙,清代南京旧庙毁弃不存,北京历代帝王庙隧成为全国唯一。历代帝王庙最初按照南京旧制祭祀三皇五帝、夏、商、周、汉、唐、宋、元等开国帝王和40位陪祀名臣,经过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帝不断增加,至清乾隆盛世之时,入祀三皇五帝和历代帝王188位、历代功臣名将80位,在一庙之中群体祭祀人物数量为全国之最。 历代帝王庙的主体大殿名曰“景德崇圣殿”,是供奉三皇五帝和历代帝王牌位的神圣殿堂,伏羲、炎帝、黄帝的三皇神位和少昊、颛顼、帝喾 、唐尧、虞舜的五帝神位始终位居大殿中心显要位置,历代帝王神位分列左右,历代功臣名将神位分置东、西配殿中,这种格局确立了中华祖先三皇五帝崇高的祭祀地位,营造了天下共尊三皇五帝的宏大场面和浓重氛围,而伏羲在殿堂上的首列位置则充分印证了伏羲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的论断。 据北京市西城区文化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历代帝王庙管理处主任吉晓平介绍,历代皇帝庙的祭祀被载入国家祀典,每年春秋两季均举行祭祀活动。从明嘉靖十一年(1532)至清末,历代帝王庙一共举行过662次祭祀大典。民国后,历代帝王庙由中华教育促进会及幼稚女子师范学校、第三女子中学使用,解放后改为北京市第159中学。自2000年,北京市文物局、西城区人民政府投入三亿元,历经三年完成了搬迁学校、修缮庙宇的历史性工程,2004年正式向社会开放。重新开放以后,北京市西城区文化委员会、北京历代帝王庙管理处把历史上记载的祭祀大典资料进行了整理,重新编排,每年选择在金秋时节举行一次民间的文化旅游项目,来吸引国内外客人来参观,宏扬传统文化。 5月25日,天水市副市长郭奇若专程来到历代帝王庙进行了考察,并向历代帝王庙管理处负责人发出了参加2007年公祭伏羲大典的邀请,双方并就加强合作交流形成了共识。
“三皇之首”伏羲 伏羲是远古时代的帝王,也是“三皇”之一,其他两个是:女娲和炎帝。 伏羲的样子和一般人不一样,身子是蛟龙,头是人头,牙很长,头上还有角,因为他喜欢蹲坐着,所以叫他“伏羲”。 伏羲很聪明,知识也很丰富,所以百姓很敬佩他,推选他做了君主。伏羲教百姓礼节,教他们织网捕鱼,还教他们饲养牲畜,让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 传说伏羲还在观察天文、地理的基础上,发明了八卦,用这种预测未来的方式保护国家的安定和人民的幸福。最后,伏羲为了保持自己精神的独立,离开了人间,到神仙们住的仙境去了。 伏羲文化——中华文明之曙光 一、“羲皇故里”——天水 伏羲考 【作者: 曹桂岑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化厅 河南省文物管理局 河南博物院【2006-08-08 16:57:14】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渊远流长。自人类出现,中国人就在我国广阔的土地上生产、生活,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远古文化,谱写出中华民族自己的历史,中华民族向有“三皇”、“五帝”依代相传之说,但“三皇”、“五帝”其包含内容究竟指的是谁?从先秦至两汉就有多种说法,魏晋以后,各家史书均以太昊伏羲氏、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为三皇,少昊、颛顼、帝喾、尧、舜为五帝。反映了古人对人类社会的不同看法和理解,有些带有神秘的色彩,有些则客观上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现实。今天熟悉和了解我们民族发展的历史,知道我国历史悠久,中国人历史上富有进取和创造精神,为人类社会作出过贡献;总结人类社会发展中兴衰的经验教训,面对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今天,把握好发展机遇,作出正确的决择。 关于太昊伏羲氏,此说始于刘歆,他用比附左传与周易爻辞的办法把伏羲与太皞说成一人,两千年间,大家全认为定论。徐旭生先生认为“太昊在后来与伏羲成了一个人,是齐鲁学者综合整理的结果。”实际上伏羲、太皞原非一人。伏羲氏,又称宓羲、包牺、庖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是中国神话中人类的始祖。传说人类由他和女娲氏兄妹相婚而产生。《竹书纪年》曰:“帝女游于华胥之渊,感地而孕,十三年生庖牺。”传说他教民结网,从事渔猎畜牧,反映中国原始时代渔猎畜牧的情况,传说八卦也出于他的制作。所以他应当是人类社会发展到渔猎经济时期的代表。太皞,亦作太皓,太昊,传说中古代东夷族的首领,风姓,居陈(今河南淮阳),传曾以龙为官名。春秋时任、宿、须句、颛臾等国即其后代。自刘歆把太皞、伏羲合一体后,皇甫谧在《帝王世纪》中,将其列为“三皇”,即太昊伏羲氏、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太皞伏羲氏为“三皇”之首、“百王先”。太皞伏羲氏,风姓也,蛇身人首,母曰华胥,燧人之世履大人之迹于雷泽,生伏羲,蛇身人首。有圣德,为百王先。仰观天象,制嫁娶,取牺牲以充庖厨,造书契以代结绳,画八卦,都陈(宛丘,今河南淮阳古有宛丘),“葬南郡,在襄阳”或曰:“冢在山阳高平”。今河南淮阳有太昊陵。 一、关于太皞帝伏羲氏的世系 关于太皞帝伏羲氏的世系,出处不同,排列也不同:《汉书·古今人表》刊列了太昊帝宓羲氏的世系:太昊帝宓羲氏、女娲氏、共工氏、容成氏、大庭氏、柏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连氏、赫胥氏、尊卢氏、沌浑氏、皞英氏、有巢氏、朱襄氏、葛天氏,阴糜氏、无怀氏、东户氏、帝鸿氏。《庄子》曰:昔者容成氏、大庭氏、柏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畜氏、轩辕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伏羲氏、神农氏。《史记.封禅书》曰:昔无怀氏封泰山,禅云云;宓羲封泰山,禅云云;神农封泰山,禅云云;炎帝封泰山,禅云云;黄帝封泰山,禅亭亭;《帝王世纪》曰:太皞庖牺氏经女娲氏、大庭氏、柏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连氏、赫胥氏、尊卢氏、混沌氏、皞英氏、有巢氏,朱襄氏、葛天氏、阴天氏、无怀氏共十七主,历一千二百六十年。各史家所记顺序不同,伏羲氏不是一个人,而是传了很多代的历史时期的代表,但伏羲氏早于神农、炎帝和黄帝,这一点也是肯定的,在伏羲氏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上也是一致的,因此,我们可以说,伏羲氏是我国古代渔猎经济时期的代表人物,也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至于传多少代,历多少年,《帝王世纪》所记载的“共十七主,历一千二百六十年。”只能作参考,其年代距今会更早一些。按其“兄妹为婚”和渔猎经济分析,可能开始于新石器时代早期,但伏羲氏的族群随着社会的发展而继续前进,直至跨入文明所门槛。 二、关于太皞帝伏羲的长像 关于太皞帝伏羲的长像,说法也不一:《列子·黄帝篇》曰:“庖牺氏蛇身、人面、牛首、虎鼻。”《路史·后纪》曰:“伏羲龙身。”《太平御览》曰:“伏羲人头蛇身。”《帝王世纪》曰:“蛇身人首。”从这些记载中我们知道伏羲是“人头蛇身”。这个形像与雷泽神的形象是一致的。《山海经·海内东经》曰:“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淮南子·坠形篇》曰:“雷泽有神,龙身人首鼓其腹而熙。”所以伏羲应该是居住在雷泽附近的先民信仰的大神,以龙蛇为图腾的部族。在汉代画像石中,“伏羲龙身”的形象反映的比较多,山东嘉样武氏祠、南阳的画像石中,不仅有人首蛇身的伏羲,而且还有手持规矩或云朵的伏羲、女娲交尾象。这是龙蛇图腾崇拜的真实写照。 三、关于太皞帝伏羲氏的生地 关于太皞帝伏羲氏的生地有三说:即成纪说、雷泽说、仇夷山说。 成纪说:《帝王世纪》:“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牺于成纪。”成纪在今甘肃省秦安县,今属天水市。《水经注》:“成纪水故渎,东迳成纪县,故帝太昊伏羲所生处也。”今天水市北封台山和市内西街有伏羲庙。旧历正月十六日伏羲诞辰有传统的祭祀活动,朝拜人祖。 雷泽说:关于“雷泽”的地望,亦有两说:一说雷泽在今濮阳、荷泽间的大成阳,一说雷泽在山西永济南。我认为荷泽说为是。《太平御览》曰:“燧人之世,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宓牺。”《水经注·卷二十四》曰:“瓠河又左迳雷泽北,其泽薮在大成阳县故城西北十余里,昔华胥履大人迹处也,其陂东西二十余里,南北十五里,即舜所渔也。东南即成阳县,故史记曰:武王封弟叔武于成。应劭曰,其后乃迁于成之阳,故曰成阳也。《地理志》曰:成阳有尧冢、灵台,今成阳西二里有尧陵,陵南一里有尧母庆都陵,于城为西南称曰灵台。”古代的“雷泽”在那里?雷泽又称雷夏泽,最早见于《尚书·禹贡》:“雷夏即泽,雍、沮会同。”《地理志》曰:“在济阴城阳县西北。”《括地志》曰:“雷夏泽在濮州雷泽县郭外西北,雍、沮二水在雷泽西北平地也。”《史记.五帝本纪》曰:“舜耕历山,渔雷泽。”汉代始设成阳县,晋代改名为城阳,隋代更名为雷泽县。”雷泽县在今山东省鄄城县境内,其地在今之旧城乡。雷泽县古代属濮州,濮县旧址在今河南范县濮城镇,古代的雷泽位于旧城乡与濮州之间。雷泽是伏羲的出生地。 仇夷山说:《太平御览》引《遁甲开山图》曰:“仇夷山四绝孤立,太昊之治伏羲生处。”仇夷山即仇池山,在今甘肃西和县南部,属西秦岭山区,为古羌戎住地。 伏羲生地多处,孰是,无须辩其真伪,因为是传说,伏羲是一个时代的代表人物,原非一人,古人承认伏羲是祖先,古人言其出生地,都有可能。 四、关于伏羲女娲的活动范围和遗迹 伏羲的活动地主要在中原地区,即黄河流域,以中原为中心,西至甘肃。最后主要活动在黄河中下游和淮河以北的豫东地区。 女娲是伏羲之妹,《太昊纪下·女皇氏》曰:女娲出生于“承匡”。注“(承匡)山名,在任城东南七十里。”《寰宇纪》说:“女娲生处,今山下有庙。”任城原为郡,汉置,北齐始改为任城县,即今山东济宁县治。所以说女蜗生地在山东济宁或曲阜。今河南省西华县有女娲城。从伏羲、女娲的出生地看,伏羲生于雷泽,女娲生于任城,均在河南的东北部和山东的西部,而他们的活动范围逐渐扩大,遍布整个中原地区。其后来的活动中心是河南省的东南部的淮阳,在淮阳有太昊居宛丘、西华则有女娲城。 关于太昊居“宛丘”,其地望在河南省淮阳县城东南四公里的平粮台,是考古发现的一座龙山文化城址,平粮台龙山文化城址,平面为正方形,方向6度,有南北二门,南门有二个门向相对的门卫房。城墙每边的长度为205米,城的面积五万多平方米(城内使用面积为三万四千多平方米,即南北长185米长、东西宽185米)。城角的外部略呈弧形,内角较直。城墙底部宽13.5米,上部宽8—10米,残高3.65米。城墙系由小版筑堆筑法建成,北墙和高台建筑上普遍采用,筑法比较原始,尚属首次发现。从地层出土陶片和叠压关系看,夯土城墙叠压在大汶口文化晚期文化层之上,同时又被河南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叠压和打破,从稍晚于城墙的H76出土木炭碳十四测定年代为距今4500±140年(树轮较正)看,平粮台古城是一座距今4500年前兴建的河南龙山文化中期城址。城门在南、北城墙的小段均发现缺口和路土,应是平粮台龙山文化城的南门和北门。南门卫房位于南城墙的中段夯土缺口处,两个用土坯垒砌的门卫房(编号房基十三、十四),两个门卫房的门向对,中间是宽1.7米的路土,路土下埋的是倒“品”字形的陶排水管道。十三号房基位于南门道东侧,保留较好。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4.4、东西宽3.1米。东墙、南墙、西墙的土坯痕迹很清晰,北墙不太明显。土坯有长方形、方形、三角形,大小不一。在南墙的外部有褐色草拌泥涂壁,泥厚0.04米。房门位于西墙的偏北部,宽0.5米。房内红烧土居住面低于房外地面,其上遗留草木灰烬。北部有灶面,已烧成蓝灰色,相当坚硬。房内出土陶片全为灰陶,以菱形方格纹最多,亦有少量篮纹和绳纹。出土小件有圜底内凹罐、骨针、蚌刀等。十四号房基位于南门道西侧,上部被近代扰土沟和汉墓(M101)打破。大部分保留完整。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4.2米、东西宽3.3米。东墙宽0.4—0.6米、残高0.33米;南墙宽0.7、残高0.41水;西墙宽0.62米、残高0.22米;北墙宽0.69米、残高0.3米。南墙、西墙的土坯痕迹很清晰,土坯的情况与十三号房基同。南墙、北墙的外部用褐色泥涂壁,草拌泥厚0.04——0.06米。房门位于东墙的偏北部,与十三号房基的房门相对,宽0.58米。房内红烧土居住面低于房外地面,其上遗留草木灰烬。房内出土陶片为灰陶居多,黑陶较少,亦有部分磨光陶片。纹饰以方格纹居多,篮纹次之,绳纹较少。可辨识的器种有罐、高领罐、碗、豆等。 陶排水管道位于南门路土之下0.3米处,其南端被汉墓和龙山文化层打破。陶排水管道铺设在上宽下窄的南低北高的沟渠内,沟渠宽0.74、深0.74米。沟底铺一条陶排水管道,其上铺两条陶排水管,呈倒“品”字形,是用二条陶水管铺设的管道,这条管道还保留5米多,陶管上饰篮纹、绳纹、方格纹,一端有榫口,另一端稍粗,节节套合,管道每节长0.35—0.45米不等,直简形,一端稍细,直径为0.23—0.26米,一端稍粗,直径为0.27—0.32米。每节的小口朝南,套入另一节的大口内,如此节节套扣。从整个管道看,北端稍高于南端,宜于向城外排污水。管道周围填以料礓石和土,其上铺土作为路面。 房基在城址内已发掘29座,多为长方形排房,个别为圆形。其建筑方法,有平地起建,亦有高台建筑,普遍使用土坯作为建筑材料。在平粮台的东南部和西南部,通过发掘,发现三排建于夯土台上的土坯建筑,这三座房子排列有序,如四号房基,建房前先用小版筑堆筑法夯出一个长方形高台,残长15米多,宽7.7米,台高0.72米,台外有草拌泥的散水坡,台上用土坯砌墙,南墙宽约0.4、残高0.22米;东墙宽0.34、残高0.16米;北墙宽0.34、残高0.16米;屋内北墙南0.92米处有东西向的界墙,界墙南有三道南北向的隔墙,宽0.32、高0.12--0.18米,土坯多为平铺,唯南墙是顺铺,其外是竖砌,墙外涂褐色草拌泥,坯的长度不等,最长的为0.58、宽0.26--0.3、厚0.06--0.08米,南部有两个门,分别为0.72和0.66米,房基的时代是龙山文化的,“土坯”又称“干砖”,土坯的出现,是建筑术上的一大进步,人们可以很快的建筑高大而宽敞的房子。三排建于夯土台上的土坯建筑,证明居住在平粮台的先民,已经拥有了夯土技术,住在夯土台上的人其地位一定不低,可能是贵族或头人。 龙山文化的陶窑位于城内东北部,墓葬、灰坑等遗迹位于房基附近,出土的龙山文化陶器有鼎、罐、高领罐、澄滤器、觚形杯、圈足盘、豆、碗等,灰坑H15内还出有铜渣一块。 门卫房和陶排水管道的发现,是一个惊人的发现。不仅证明平粮台是座龙山文化时期的城址,而且,还表明平粮台是座拥有先进排水设施和防御职能的城址,开创了我国古代城址门卫和城内管道排污的先河。 经发掘,关于平粮台古城的建城的考古年代,根据地层,平粮台古城共分五期,第一期文化是大汶口文化晚期,第二至四期文化是河南龙山文化,第五期文化二里头一期文化,根据地层叠压,平粮台的城墙直接压在二期灰坑(H61)之上,而平粮台三期的南门卫房(F13、F14)之下还有一层门卫房和排污管道,平粮台古城的建城的考古年代应早于三期文化,其考古时代可能与二期相当,从打破东墙内坡的H76出土木碳,经碳十四测定,距今4500年,也就是说,平粮台古城是座建于距今四千五百多年前的龙山文化城址。应是太昊伏羲氏的后人进入文明时期的遗留。 羲城,即伏羲城,根据《水经注·卷二十二》记载:淮阳东北有羲城实中,(陈城)故陈国也,伏牺、神农并都之。城东北三十里许,犹有羲城实中。(注:朱丘寺遗址位于淮阳县东北三十里,位于黄路口乡王菜园东南,面积4.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3—5米,中央高,四方低,公路从遗址的东半部穿过,路东的遗址已被挖平,1990年进行调查时,从路西断面上可知,该遗址高3米,暴露出2座夯土墙建筑,南部建筑基址,两边为夯土墙,墙宽0.6米,高2米左右,南北宽6米;其北部为夯土台基,南北宽9米。采集有大汶口文化的夹砂红陶鸭咀形鼎足、壶和龙山文化的篮纹、方格纹、绳纹陶片,器形有灰陶鼎、深腹罐、圈足盘、敞口碗等。又据《新五代史》记载:“五代赵曾在此为梁太祖朱全忠立生祠,后建朱丘寺。从地望和该遗址的文化特征看,当与《水经注》记载的“羲城实中”吻合。根据《淮阳县志》记载:朱丘寺西北有伏羲庙。) 女娲城,位于河南西华县城北聂堆乡思都岗村北,东周时期城址,因传女娲氏在此建都而得名。平面为正方形,分内城和郭城,内城面积16.96万平方米,外城面积约100万平方米。夯筑城墙,宽8米,残高3米,内城有宫殿建筑基址和陶水管道。 我们从祭祀太昊伏羲氏的祠庙分布看,也可以知道中华民族早已把伏羲氏作为共同祖先。如嵩山三皇寨有三皇庙,奉祀伏羲、女娲、神农。上蔡东三十里有伏羲庙。巩义有伏羲台、八卦台和龙马负图处。怀州河内有女娲祠,卫辉有女娲山,其上有女娲祠,灵宝闵乡有娲皇庙。《元丰九域志》载“兖、单皆有伏羲陵”。邹县、凫山、染山有伏羲庙。 《左传》僖公二十一年,说太昊后代的封地有:“任、宿、须句、颛臾”。杜预注“任,今任城县。”在山东济宁县境内。“宿,东平无盐县。”在山东东平县境内。“须句,在东平宿昌县西北。”在山东东平县境内。“颛臾,在泰山南武阳县东北。”在山东费县境内。 五、关于太昊伏羲氏距今年代的推断 关于太昊伏羲氏距今的年代问题,伏羲氏传多少代,历多少年,《帝王世纪》所记载的“共十七主,历一千二百六十年。”只能作参考,其开始年代距今会更早一些。按其“兄妹为婚”和渔猎经济分析,可能开始于新石器时代早期,我认为伏羲的考古时代应与裴李岗文化(距今7000———9000年)的年代相当,裴李岗文化是我国新石器时代的主体文化,它以鼎为主要炊器,历仰韶文化,东部沿海则发展为大汶口文化(距今4600-6300年),至距今4600年时全部统一进入龙山文化,伏羲氏的族群随着社会的发展而继续前进,直至跨入文明的门槛。 大汶口文化也是以鼎为炊器的一种考古文化。而淮阳发现的遗址最早是大汶口文化中晚期,而淮阳平粮台城址、朱丘寺的羲城实中(神庙),当系太昊伏羲氏及其后人的生活遗留。从淮阳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看,其炊器仍然以鼎为主,这是太昊伏羲文化传统一直传承的表现。 六、关于太昊伏羲氏的族属问题 伏羲氏的族属,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有说伏羲属苗蛮,有说太昊属东夷,徐旭生先生认为,“伏羲与女娲同一氏族,在南方,属苗蛮集团。”太昊是东夷集团,应属东夷集团。实际上徐旭生先生把伏羲、太昊分开说的,我认为,太昊伏羲氏是中原文化三集团的总代表,从伏羲的生地看,无论生于成纪、生于雷泽、生于仇夷山,其范围均在黄河流域的天水至濮阳一带,即黄河流域,宛丘、羲城、女娲城在河南省的淮阳、西华,祭祀太昊伏羲氏的祠庙,嵩山三皇寨有三皇庙、上蔡有伏羲庙、巩义有伏羲台、八卦台和龙马负图处,怀州河内有女娲祠,卫辉有女娲山、女娲祠,灵宝闵乡有娲皇庙,兖、单皆有伏羲陵,邹县、凫山、梁山有伏羲庙。太昊后代的封地任、宿、须句、颛臾,在山东境内。从生地,都邑、祠庙、后代封地看,太昊伏羲氏主要活动在黄河流域和淮河流域,这块地方正是孕育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这块土地上的新石器时代考古文化是以鼎为炊器的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而淮阳平粮台城址的最下层是大汶口文化晚期,到龙山文化时跨入了城市文明时期,仍是以鼎为炊器,可以说太昊伏羲氏的后人创造的东夷文化,也是太昊伏羲氏文化的一部分,最后进入到龙山文化,中原文化实现—统,城的兴建,宣告村制度的结束,国家伴之产生。 七、伏羲氏的图腾与后代的图腾 我国史前各族图腾统计表 关于伏羲氏后人姓氏问题,我们只能从图腾上予以推猜,伏羲氏是以龙为图腾的,伏羲之后仍有以龙为图腾的,炎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和蚩尤、共工、祝融、鲧、大禹均以龙身存在,如: 炎帝族以蟜虫、羊、牛、龙、蛇、龟、鸟为图腾,而其首领炎帝据《帝王世纪》曰:“有 氏女登,为少典妃,游华阳,有神龙首,感女生炎帝”; 黄帝族的图腾是蟜虫、电、星、风、云、熊、罴、貔、貅、貙、虎、狼、豹、雕、鶡、鹰、鸢、鸟、鸿、狗、马、牛、羊、豕、龙等、《竹书纪年》曰:黄帝“龙颜”; 颛顼族的图腾是星、龟、鱼、龙、蛇、豕、鸟等,《山海经·大荒西经》说:“颛顼生老童,老童生祝融。”祝融八姓中有董姓的豢龙氏,巳姓也是龙族,姓中有夔,也是龙族; 帝喾族的图腾是蟜虫、熊、羊、马、玄鸟、虎、豹、熊、狸、罴、日、月、龙等,其后人尧是龙图腾; 尧族是龙图腾,《竹书纪年》曰:“帝尧陶唐氏,母曰庆都,生于维之野,常有黄云覆其上。及长,观于山河,常有龙随之,一旦龙负图而至,其文要曰:亦受天佑”,眉八采,须发长七尺二寸,面锐上丰下,足履翼宿,即而阴风四台,赤龙感之,孕十四月而生尧于丹陵,其状如图。”由此观之,尧为龙图腾。 舜族是龙图腾,《竹书纪年》曰:“帝舜有虞氏,母曰握登,见大虹意感而生舜于姚墟。目重瞳子,故名重华,龙颜大口,黑色身长六尺一寸,舜父母憎舜,使其涂廪,自下焚之,舜服鸟工衣服飞去;又使浚井,自上填之以石,舜服龙工衣,自旁而出。”说明舜族内有鸟、龙图腾。 禹的图腾,母族图腾是星和薏苡、鲧是玄龟(鳖),夏的祖族中有龙图腾。 共工的图腾是蛇,《山海经·大荒西经》说:“共工人面蛇身”。 从图腾崇拜中,我们可以知道,伏羲是三皇、五帝的共祖,都是龙的传人。 姓氏是标志家族系统的称呼。先秦时期有姓有氏,男的称氏,女的称姓,战国晚期以后,原来的“姓”逐渐泯灭,汉代的姓,实际是先秦的氏。中国的姓大部分起源古远,其姓之源也不同,以地为姓,以国为姓,以官名为姓,以职业为姓,赐姓等等。究其源,均起自伏羲氏,所以,伏羲氏是中华民族的共祖,万姓之源头。 |
|||||
理学录入:hanqilin 责任编辑:hanqilin |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理学 | ||
武汉200亿筹备辛亥 伏羲文化中原觅踪 卦 台 山 羲皇故里(组图 伏羲正姓氏 伏羲的电脑思想 中华人文始祖伏羲真神 伏羲氏的起源 六千年蓍草 天下唯一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 |||
|